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二)

寂寂春塘烟晚时,两心和影共依依。

溪头日暖眠沙稳,渡口风寒浴浪稀。

翡翠莫誇饶彩饰,鸊鹈须羡好毛衣。

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在寂静的春天池塘傍晚时分,两颗心连同身影紧紧相依。
溪边阳光温暖,沙地安睡安稳,渡口却寒风阵阵,水鸟少有戏水之景。
翠鸟不要只夸耀自己的羽毛绚丽,䴙䴘应羡慕你的美丽皮毛。
兰花丛深芷草茂密,无人知晓,它们相互追逐呼唤,不知将归向何方。

注释

寂寂:安静无声。
春塘:春天的池塘。
烟晚:傍晚的烟雾。
两心:两颗心。
依依:紧密相依。
溪头:溪边。
日暖:阳光温暖。
眠沙:在沙地上睡觉。
稳:安稳。
渡口:渡口处。
风寒:寒风吹来。
浴浪稀:少有水鸟戏水。
翡翠:翠鸟。
饶彩饰:拥有华丽的羽毛。
鸊鹈:䴙䴘(一种水鸟)。
好毛衣:美丽的皮毛。
兰深:兰花丛深。
芷密:芷草茂密。
无人见:无人察觉。
相逐相呼:相互追逐呼唤。
何处归:不知道要回到哪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田园风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对归宿的向往。

“寂寂春塘烟晚时”一句,以静谧的春塘烟气营造出一个宁静的傍晚氛围。接下来,“两心和影共依依”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情感的密切,仿佛连影子都在相互依偎。

“溪头日暖眠沙稳”用温暖的阳光和平稳的沙滩形容了一个安详自得的情景。紧接着,“渡口风寒浴浪稀”则描绘了一幅清冷的渡口风光,水波不兴,反衬出一份淡定与寂寞。

“翡翠莫誇饶彩饰”这一句表明诗人并不炫耀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更欣赏自然之美。随后的“鸊鹈须羡好毛衣”则以水鸟的温暖羽毛来比喻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两句通过茂盛的兰花和芷草描绘出一片隐蔽而又美丽的地方。诗人在此与友人嬉戏追逐,却不禁引发了对归宿的思考,似乎在探寻着共同的归属感。

整首诗以柔和细腻的笔触,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装饰的内心宁静,以及对于深沉友情的珍惜与向往。

收录诗词(19)

崔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音jue决)。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其诗语言如鸾羽凤尾,华美异常;笔意酣畅,仿佛行云流水,无丝毫牵强佶屈之弊;修辞手法丰富,以比喻为最多,用得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诗作构思奇巧,想象丰富,文采飞扬。例如《有赠》一诗写美人的倾国之貌,“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等句,其设喻之奇、对仗之工、用语之美,真令人叹为观止、为之绝倒,梦之真可谓是镂月裁云之天工也。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一),所录尽是佳作

  • 字:梦之
  • 籍贯:唐朝

相关古诗词

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三)

舞鹤翔鸾俱别离,可怜生死两相随。

红丝毳落眠汀处,白雪花成蹙浪时。

琴上只闻交颈语,窗前空展共飞诗。

何如相见长相对,肯羡人间多所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岳阳楼晚望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捲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哭李商隐(其一)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哭李商隐(其二)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