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僧人释敬安所作的《述怀》,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出家修行后的孤独与感慨。首句“十六辞家事世尊”,写出了诗人年轻时离开家庭,投身佛门的决绝。接下来的“孤怀寂寞共谁论”表达了内心的孤寂,无人可以倾诉。
“悬岩鸟道无人迹,壤色袈裟有泪痕”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环境,险峻的山崖小径罕有人至,只有僧人的袈裟上似乎还残留着过去的哀伤痕迹。这两句寓含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怀念和出家生活的艰辛。
“万劫死生堪痛哭,百年迅速等朝昏”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人生短暂如同朝暮更替,让人痛心疾首。
最后两句“不甚满眼红尘态,悔逐桃花出洞门”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虽然厌倦了世俗的纷扰,但又对曾经的桃花洞门生活有所后悔,流露出对尘世繁华的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出家僧人的寂寥,又有对尘世生活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