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都统守镇滑州作

用军何事敢迁延,恩重才轻分使然。

黜诏已闻来阙下,檄书犹未遍军前。

腰间尽解苏秦印,波上虚迎范蠡船。

正会星辰扶北极,却驱戈甲镇南燕。

三尘上相逢明主,九合诸侯愧昔贤。

看却中兴扶大业,杀身无路好归田。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领军为何还犹豫不决,这是由于重任在肩而自身才能不足。
贬谪的诏书已在朝廷下达,但军事文书还未传遍全军。
身上已解下象征权力的官印,如同苏秦般失落,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湖上。
正当星辰拱卫着北极星,却要驱赶兵马镇守南燕之地。
三位杰出的宰相在明主面前相聚,面对昔日贤臣,诸侯们感到惭愧。
看着国家中兴恢复大业,自己却无路可走,无法安然归隐田园。

注释

用军:指领军作战的人。
迁延:拖延,犹豫不决。
黜诏:贬谪的诏书。
阙下:朝廷,皇宫。
檄书:古代用于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
犹未:还未,仍然没有。
苏秦印: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此处代指官印。
波上:湖面上。
虚迎:未能实现,空等。
范蠡船:范蠡,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功成身退后泛舟江湖。
正会:恰逢。
星辰扶北极:古人以北极星象征帝王,此处指君王。
驱戈甲:驱使兵马,指战争。
南燕:指南方的边疆或国家。
三尘上相:三尘,佛教用语,指世间三种污染,此处指三位杰出的宰相。
逢明主:遇到英明的君主。
九合诸侯:出自《史记》,形容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建立霸业。
愧昔贤:对过去的贤能之人感到惭愧。
中兴:国家复兴,恢复强盛。
扶大业:扶持国家的大业。
杀身无路:指无法为国捐躯或无法实现壮志。
好归田:渴望归隐田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铎的作品,名为《罢都统守镇滑州作》。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抱怨的诗歌。

“用军何事敢迁延,恩重才轻分使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拖延不决的无奈,以及自己才能未被充分利用的苦恼。诗人认为自己受到了皇上的恩惠,但个人能力却未得到相应的肯定和重用。

“黜诏已闻来阙下,檄书犹未遍军前。” 诏书是古代帝王颁布的命令或文告,这里“黜诏”可能指的是解职的命令,而“檄书”则是指战前的动员令。诗人表达了对解除职务的接受和战事未能尽快传达到军中的无力感。

“腰间尽解苏秦印,波上虚迎范蠡船。” 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来形象地表达个人才华未被发挥的情感。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曾佩戴过六国相印;而“波上虚迎范蠡船”则是指诗人希望能够像古代大臣范蠡一样得到重用,但现在只是空有所望。

“正会星辰扶北极,卻驱戈甲镇南燕。”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恢复秩序、维护国家安定的宏伟蓝图。诗人通过天文学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于政治局势的期盼和理想。

“三尘上相逢明主,九合诸侯愧昔贤。” 这两句中,“三尘”指的是世间纷扰复杂的事物,而“九合”则是指天下诸侯联合。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在混沌世事中的自省,以及对于过去英雄豪杰的自愧之情。

“看却中兴扶大业,杀身无路好归田。”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盛世的回顾和个人功业未成的感慨来表达诗人的失意与无奈。诗人希望能够在国家复兴的大业中有所作为,但现实中的困境让他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归。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引喻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政治生涯的无奈与失落,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

收录诗词(5)

王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华表尚迷丁令鹤,竹坡犹认葛溪龙。

形式: 押[冬]韵

杂曲歌辞.夜夜曲

北斗星移银汉低,班姬愁思凤城西。

青槐陌上人行绝,明月楼前乌夜啼。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齐]韵

相和歌辞.明妃曲

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

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太和

于穆圣皇,六叶重光。太原刻颂,后土疏场。

宝鼎呈符,歊云孕祥。礼乐备矣,降福穰穰。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