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戍桥

已尽韩郑郊,始入青山路。

积雨晓未开,前嶂隐忽露。

风林上萧疏,溪水下奔注。

传闻元和初,于玆畔藩戍。

地险九州分,天子一朝怒。

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千营尽凯歌,三州始内附。

岂罄作辅材,差免舆尸误。

当事始知难,斯人岂常遇。

沉没不可论,寒陂下飞鹜。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吴戍桥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自然之美。

首句“已尽韩郑郊,始入青山路”描绘了从繁华之地进入宁静山林的过渡,暗示着从尘世喧嚣到自然静谧的转变。接着,“积雨晓未开,前嶂隐忽露”通过清晨未散的雨水与隐约可见的山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风林上萧疏,溪水下奔注”两句,以风中稀疏的树林与溪流的急湍,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传闻元和初,于玆畔藩戍”,提到了一段历史事件,即唐朝元和初年在此地设立的边防,为诗歌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地险九州分,天子一朝怒”描述了此地因地理位置险要而成为战略要地,以及历史上因某种原因引发的君主愤怒,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历史背景。接下来,“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引用了《诗经》中的《采薇》篇,以及历史上的军事行动,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庄严与悲壮。

“千营尽凯歌,三州始内附”描绘了军队凯旋的场景,以及三州归顺的情景,体现了和平与胜利的喜悦。最后,“岂罄作辅材,差免舆尸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认为他们虽非完美的辅佐之才,但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与错误。

“当事始知难,斯人岂常遇”则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即在特定情境下,能够做出重大决策的人并不常见。最后一句“沉没不可论,寒陂下飞鹜”以寒凉的池塘和飞翔的野鸭,象征历史的沉寂与自然的平静,结束了全诗,留给读者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渡淮

朝日出复阴,广野风浩浩。

淮源山万重,飞流下穹昊。

渺然走沧溟,梁楚在襟抱。

汝颍交东环,穰邓控西道。

秋水欲归壑,凭渡马腹燥。

挢首桐柏阴,展坐淮南草。

隧岸鸣蛩蛚,村檐挂梨枣。

风土近乡里,问语向耇老。

西成未为恶,苦被飞蝗恼。

连材扑未尽,何以实万宝。

长啸招西风,害气一吹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寄仲孚应㝛

曰余性质呐,谐物无言词。

游宦二十载,殊乏新相知。

依依乡闾爱,握手自丱羁。

臭味若椒茝,非是孰为思。

今年览云梦,飘飖来沙羡。

江汉一以会,秋水浮天垂。

广川起孤望,日落吹参差。

忆昔各年少,共戏澄江湄。

青天澹秋色,帆举风飔飔。

海月万里上,属酒酬清诗。

欢乐去不复,青鬓将成丝。

万事无不改,风景长如斯。

拂衣便可去,潜霍吾前期。

形式: 古风

登黄鹤楼次补山韵

夷陵西望巴山连,大江出空如堕悬。

奔流一抺蹙沧海,大别黄鹄横障天。

导江至此一夹束,潆洄衣带高楼前。

忆昔赤乌始筑邑,凭轩雷鼓空江填。

此閒开势自明远,钓台樊口谁能贤。

一朝金雁瘗吴郡,何殊穗帐临漳川。

高楼千载几兴复,传芭士女徒哀怜。

因山命名义自当,俗说讵可丹青传。

虞翻地下应大笑,孰逢黄鹤骑飞仙。

我闻谯郡戴仲若,往往野服从䰻畋。

仙人母乃即此是,惜哉林壑空苍烟。

农部腹中有武库,瘴乡幕府尝周旋。

罙入深穴缚虎子,欲效左手如羊牵。

正当千里纵黄鹄,岂将一渚从栖鸢。

嗟余年往道亦废,顾思暇豫偷安便。

陪君欲鼓潇湘柁,湖南未到秋云边。

汉口暮见楼雉影,江风晓踏蛟龙涎。

晴空孑孑上反宇,天幕澹澹垂重渊。

无心坐见白云灭,屹立惟有苍山坚。

人閒万事不须说,跂足当楼聊醉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雨登岳阳楼

衡疑阻南服,江汉朝东溟。

巴陵山泽会,烟雨长晦冥。

风交广漠野,云起荡天经。

荒忽洞一气,焉扬帝子灵。

坐销积雾白,稍见君山青。

波下辰阳渚,秋来襄郢坰。

澹余千里客,城观此孤停。

奄落西陵日,馀阴横洞庭。

《咸池》行复奏,倚待与谁聆。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