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苦寒行二首(其一)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严冬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深刻感受。

“汉时长安雪一丈”一句,以历史的宏大视角开篇,设定了极端寒冷的场景。长安,即今陕西西安,是汉代的都城,一丈雪可见当时雪深异常。

“牛马毛寒缩如猬”具体描绘了动物在严寒中的状貌,“猬”即獾,獾毛发蓬松,这里形象地表达了牛马因寒而毛发竖立,缩成一团,生动展示了极度寒冷的环境。

“楚江巫峡冰入怀”则转换至诗人个人感受,“楚江”指长江中游地区,“巫峡”为三峡之一,此处冰封江面,水温极低,以至于能感到冰冷彻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极度寒冷气候的个人体验。

“虎豹哀号又堪记”进一步强化了严冬之感,“虎豹哀号”,即连猛兽也在这般寒冷中发出悲鸣,凸显出自然界的肃杀与不忍。

“秦城老翁荆扬客”一句,诗人转向自身经历,通过“老翁”的形象,表达了对严冬的适应和习惯。这里的“荆扬客”,可能是指从荆州(今湖北江陵)来到长安的旅者。

“惯习炎蒸岁絺绤”则透露出诗人对南方温暖气候的怀念,“惯习”意味着习以为常,“炎蒸”即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酷热天气,与前文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

“玄冥祝融气或交”一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祝融(火神)和玄冥(水神),表达了自然界中极端气候相互作用的情景。这里虽是想象,但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

“手持白羽未敢释”则是对前述严寒天气最直接的感受,“手持白羽”,可能指捧着羽毛(以保持温暖),而“未敢释”表现了诗人在这极端寒冷中的不敢放松警惕。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严冬中所体验到的种种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形式: 古风

剑门

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

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南池

峥嵘巴阆间,所向尽山谷。

安知有苍池,万顷浸坤轴。

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

芰荷入异县,粳稻共比屋。

皇天不无意,美利戒止足。

高田失西成,此物颇丰熟。

清源多众鱼,远岸富乔木。

独叹枫香林,春时好颜色。

南有汉王祠,终朝走巫祝。

歌舞散灵衣,荒哉旧风俗。

高堂亦明王,魂魄犹正直。

不应空陂上,缥缈亲酒食。

淫祀自古昔,非唯一川渎。

干戈浩茫茫,地僻伤极目。

平生江海兴,遭乱身局促。

驻马问渔舟,踌躇慰羁束。

形式: 古风

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