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翠亭

此老作亭苍翠间,定知胸次有东山。

朝阳破雾烘林影,醉袖扶花绕髻鬟。

露警丹哥传妙响,云眠碧友自清閒。

欲专一壑从来事,回首尘埃亦厚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这位老人在苍翠的树林中建了一座亭子,想必他心中怀有隐居东山的愿望。
朝阳穿透晨雾照亮了树林,他喝醉后挽着花枝绕过发髻,享受着这份宁静。
朝露带来美妙的声音,像是丹哥的歌唱,白云悠然自得,像是碧友的陪伴。
他一心想要在这片山谷中过上隐居生活,即使回头看看身后的尘世繁华,也无愧于心。

注释

此老:这位老人。
作亭:建造亭子。
苍翠间:在苍翠的树林中。
胸次:心中。
东山:隐居之地。
朝阳:早晨的太阳。
破雾:穿透雾气。
烘林影:照亮树林。
醉袖:酒后微醺的手臂。
扶花:挽着花枝。
绕髻鬟:绕过发髻。
露警:朝露的声音。
丹哥:可能是鸟名或象征。
妙响:美妙的声音。
云眠:白云悠然。
碧友:绿色的朋友,可能指自然景色。
清閒:清闲。
欲专:想要专心。
一壑:山谷。
从来事: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
回首:回头看。
尘埃:尘世。
厚颜:无愧于心。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间筑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此老作亭苍翠间,定知胸次有东山"表明这位老者在青翠的山谷中建造了一座亭子,暗示其心怀壮志,如同古代隐逸之士选择东山作为归隐之所。

接着,诗人通过"朝阳破雾烘林影,醉袖扶花绕髻鬟"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亭子周围的景色:晨曦穿透薄雾,照耀着林间的树影,而老者在花间徜徉,衣袖随风飘扬,头发因醉酒而有些许凌乱。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悠然自得。

"露警丹哥传妙响,云眠碧友自清閒"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夜景:夜晚时分,露珠滚落在铃铛之上发出悦耳的声音,而诗人与那清冷如水的月光为伴,享受着宁静的夜晚。

最后,"欲专一壑从来事,回首尘埃亦厚颜"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和淡漠。"壑"在这里指的是隐逸之所,而"欲专一壑"意味着诗人渴望将心灵深处的隐逸生活变为现实。然而,当回首往昔尘世间的事时,发现那些纷争烦恼如同厚颜一般,已不再能引起他的兴趣或情感波动。

总体而言,此诗以其鲜明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不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山居生活,更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66)

吴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曾中父登临川郡楼书事

戈甲何为盛,田园已就荒。

仅能移北阜,未暇隐东墙。

寂寞交亲远,漂零道路长。

归心随断雁,离思感垂杨。

避寇湘江外,依刘汝水傍。

闾阎嗟偪仄,登眺喜宽凉。

远岫谁能屐,寒溪竟欲航。

冰盘悲玉井,风簟爱筠床。

地尽妖氛气,春馀草木光。

宝薰烟雾细,仙茗笑谈香。

接武青云路,论文绿野堂。

虎皮空自悦,猿臂定谁攘。

取友真多益,求田苦未臧。

撑肠披锦绣,漱石饱膏肓。

隐逸追元亮,风骚近子昂。

栖鸦啼古堞,幽槛倚斜阳。

离乱知谁健,行藏只自伤。

旧巢看燕燕,今雨任浪浪。

道胜依鹙子,才高叹夜郎。

五峰兴不浅,星汉拟文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避地桂杨山门招友人晚饮

荒城住行李,故人亦淹留。

稍迁墟丘间,爱此石泉幽。

长夏晴复雨,风气如清秋。

开樽茅茨下,焉能消百忧。

客怀滞荆楚,念之成白头。

今宵理归梦,一棹随风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山居见梅

孤吟梅花望神京,浇愁恨无双玉瓶。

上林顾影一坐倾,高楼忍作昭华声。

避兵南州老云壑,风味依然殊不恶。

岁暮浑无驿使来,一笑天涯共流落。

行寻岭头路几许,欲买幽园叹贫窭。

清客那知日边事,独坐茅茨对烟雨。

形式: 古风

失题

热官恼狂士,冰山倚严冬。

此计定不长,会作须臾空。

先生踏金门,大节孝与忠。

能事不挂口,处之如无功。

高隐百僚上,妙有渊明风。

东垣著岩岫,南荣著桧松。

疏窗澹山影,云雾穿玲珑。

澄流粲锦石,一练摇青红。

笑携玉色醪,酌彼千石钟。

良时饮文字,此兴与谁同。

为君指佳处,不落捷径中。

从来论丘壑,风味过庾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