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对明朝太保蹇令公的敬仰与赞颂之作。首句“三朝元老帝长城”,以比喻的手法,将蹇令公比作守护国家的长城,强调他的资历深重和对朝廷的忠诚。次句“胸贮雄边百万兵”,描绘了蹇令公的智谋和威望,仿佛他心中蕴藏着百万兵马,足见其军事才能。
第三句“太尉领军陪汉相”,进一步赞美他的身份显赫,太尉是高级武官,而“陪汉相”则暗示他具有宰辅之才,如同汉代的丞相。第四句“上公分陕护周京”,上公是极高的官阶,此处指蹇令公在京师陕西一带担任要职,保护着周朝(这里借指明朝)的京城安全。
第五句“卿云不散投戈色”,以“卿云”象征美德,即使在和平时期,他的威严和德行也未减,犹如战时的兵器色彩依然鲜明。第六句“夜雨犹闻洗甲声”,通过想象夜晚雨声中的洗甲声,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记忆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两句“白袷青编无一事,萧然还是旧书生”,描述蹇令公虽然身居高位,但仍然保持着书生的清雅和淡泊,没有世俗的纷扰,显示出他的高尚品格和儒将风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赞扬了蹇令公的文韬武略、忠诚勋业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