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赐周准人马图

笔底金鞍有萧爽,谁云不博降王长。

汴梁门外若云屯,画本相看应自赏。

十载青衣梦故都,经营惨淡欲何如。

只除金粟呼风鸟,曾见昭陵铁马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宋徽宗赐予周准人马图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与艺术作品的深刻思考。首句“笔底金鞍有萧爽”,以金鞍的描绘开篇,营造出一种豪迈而清新的氛围,暗示了画面中人物的英姿飒爽。接着,“谁云不博降王长”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事件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权力与和平的思考。

“汴梁门外若云屯,画本相看应自赏。”通过描述汴梁门外的景象,仿佛云聚集一般,既展现了画面的壮观,也寓意着艺术作品的宏大与深邃,观者自能欣赏其美。这一联不仅描绘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体现了作者对艺术价值的肯定。

“十载青衣梦故都,经营惨淡欲何如。”这里运用了典故,以“十载青衣梦故都”描绘了长时间的等待与怀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经营惨淡欲何如”的疑问,展现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最后,“只除金粟呼风鸟,曾见昭陵铁马趋。”这两句以“金粟呼风鸟”与“昭陵铁马趋”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后者则代表历史的残酷与英雄的壮烈。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生命与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命运之间关系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艺术作品的想象与解读,展现了对历史、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多重思考,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宋高宗题李唐秋江图

秋江吞天云拍水,涛借西风挟不起。

断云分雨入江村,回首龙沙几千里。

澹庵老笔摇江声,髣髴阿唐惨淡情。

千秋万古青山恨,不见归舟一叶横。

形式: 古风

金太子允恭墨竹

黑龙江头气郁葱,武元射龙江水中。

江声怒号久不泻,破墨挥洒馀神功。

天人与竹皆真龙,墨竹以来凡马空。

人间只有墨君堂,何曾梦到琼华宫。

瑶光楼前月如练,倒影自有河山雄。

金源大定始全盛,时以汉文当世宗。

兴陵为父明昌子,乐事孰与东宫同。

文采不随焦土尽,风节直与幽兰崇。

百年图籍有萧相,一代英雄谁蔡公?

策书纷纷少颜色,空山夜哭遗山翁。

我亦飘零感白发,哀歌对此吟双蓬。

秋声萧萧来晚风,极目海角天无穷。

形式: 古风

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北风再起吹江干。

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

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钱。

万里江湖想潇洒,伫看春水雁来还。

形式: 古风

渡白沟

东北天高连海屿,太行蟠蟠如怒虎。

一声霜雁界河秋,感慨孤怀几千古。

只知南北限长江,谁割鸿沟来此处。

三关南下望风云,万里长风见高举。

莱公洒落近雄才,显德千年亦英主。

谋臣使臣强解事,枉著渠头污吾鼓。

十年铁砚自庸奴,五载儿皇安足数。

当时一失榆关路,便觉燕云非我土。

更从晚唐望沙陀,自此横流穿一缕。

谁知江北杜鹃来,正见江东青鸟去。

渔阳挝鼓鸣地中,鹧鸪飞满梁园树。

黄云白草西楼暮,木叶山头几风雨。

只应漠漠黄龙府,比似愁冈更愁苦。

天教遗垒说向人,冻雨顽云结凄楚。

古称幽燕多义烈,呜咽泉声泻馀怒。

仰天大笑东风来,云放残阳指归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