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邦达西湖画册十四幅(其三)初阳台

我闻华顶十月朔,日月同度传奇观。

此语近怪疑信半,不曾神树徵星官。

葛岭冬孟之上日,独称晓日光流丹。

阳月初阳腾瑞曜,此理平易何疑焉。

天鸡鸣后海波沸,玫瑰靺鞨朱火殷。

葛翁吞光得仙道,东将入海扶桑攀。

至今台下遗丹灶,欲往寻之阻路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初阳台的壮丽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与自然之美。诗人以“我闻”开头,引入传说中的华顶和葛岭,通过对比和想象,构建了一个神秘而富有诗意的世界。诗中提到的“神树”、“徵星官”、“天鸡”、“海波”等元素,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奇幻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葛岭冬孟之上日,独称晓日光流丹”,诗人描绘了葛岭上冬日早晨的景象,阳光如同流动的丹砂,渲染出一片温暖而瑰丽的氛围。接着,“阳月初阳腾瑞曜,此理平易何疑焉”,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自然现象的合理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理解。

“天鸡鸣后海波沸,玫瑰靺鞨朱火殷”,通过“天鸡鸣”这一自然界的标志,引出海面波涛汹涌,仿佛燃烧着红色火焰的生动场景。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与力量,也暗示了某种超乎寻常的神秘力量。

最后,“葛翁吞光得仙道,东将入海扶桑攀”,诗人借由葛翁的故事,表达了对仙人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西湖初阳台作为连接人间与仙境的特殊位置。而“至今台下遗丹灶,欲往寻之阻路艰”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寻,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无奈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想象力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董邦达西湖画册十四幅(其四)西泠桥

玉蝀横分里外湖,绿丝风袅柳千株。

漾舟朅想前朝迹,贤守风流白与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题董邦达西湖画册十四幅(其五)紫云洞

窈窕紫云洞,闻在葛岭西。

琤琮乳窦水,流出是桃溪。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题董邦达西湖画册十四幅(其六)金鼓洞

栖霞岭迤西,嵌壁多崖洞。

是间名金鼓,壮哉特异众。

武穆孤坟近,惜未中兴宋。

所恨和议行,敌人反间纵。

山林思作气,高孝独无恸。

过祠留句曾,抚画兴怀重。

形式: 古风

题董邦达西湖画册十四幅(其七)玉带桥

垂之则有卧波中,衔绶惟鱼幻岂虹。

歌咏湖山此生惯,威仪青紫若人工。

光通潋滟原规月,势委飘萧不碍风。

本是印公留下物,而今还复属苏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