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王母庭中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
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石榴花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与感悟。"王母庭中亲见栽"一句,以神话中的王母娘娘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石榴树在仙境般的环境中生长,其珍贵和不凡。紧接着"张骞偷得下天来"则通过历史人物张骞的典故,暗示诗人对这花的珍视如同张骞从西域带回奇珍异宝一般,将其带入人间。
后两句"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则转向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巧妇手中残留的一缕丝线比喻石榴花的色泽与形态,既有对女性工匠精致技艺的赞美,也映衬出石榴花瓣紧密而不易分开的特性。"一撮生红熨不开"则更进一步描绘了石榴花的鲜艳与坚守自我,犹如巧妇对待丝线一般细心呵护。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石榴花这一自然之物的热爱与独特见解。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知州宅畔繁如雪,录事厅前落似梅。
副使官闲花亦冷,至今未有一枝开。
封了词头绕砌行,此君相伴最多情。
西垣不宿还堪恨,辜负夜窗风雨声。
一路翠烟垂柳驿,满川红雨落花村。
云随钓艇归渔浦,潮送沙鸥入店门。
徒劳官职在天涯,一望家园一泪垂。
不是虎丘多胜概,拂衣归去已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