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三十韵(其十)

物外风霜自劫灰,住残萝薜首频回。

东西南北人何处,三万六千春去来。

歌遏行云声是玉,卧当流水影如梅。

登高欲赋还惆怅,愁绝江南不可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山中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哲思之深。

首联“物外风霜自劫灰,住残萝薜首频回。”以“物外”二字开篇,点出诗人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风霜虽无情,却也见证了时间的流逝,而诗人却能在此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残存的藤蔓与草木,仿佛是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见证,诗人频频回首,是对过往岁月的眷恋,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颔联“东西南北人何处,三万六千春去来。”将视角拉远,探讨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短暂。东西南北,代表了世界的广阔与无垠;三万六千春,象征着时间的漫长与循环。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思考,以及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感慨。

颈联“歌遏行云声是玉,卧当流水影如梅。”描绘了诗人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歌声仿佛能阻止行云的流动,展现出声音的纯净与美妙;而卧于溪边,水波映照下的身影如同梅花一般清雅脱俗。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尾联“登高欲赋还惆怅,愁绝江南不可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登高望远,本应是抒发豪情壮志之时,但诗人却感到惆怅,这可能是因为对现实的无奈,或是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最后两句“愁绝江南不可哀”,既是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忧愁的自我宽慰,暗示了诗人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心灵世界。

收录诗词(89)

屈士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三十韵(其十一)

高居谈咏雨无尘,选胜探奇快绝伦。

击筑莫须悲往事,传灯今又见何人。

烽烟地作经年别,寥落家还去日贫。

未必物缘消遣得,时时回首泪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山居三十韵(其十二)

结屋如船卧水云,相知不辨鹿麋群。

坐沉似得山情性,住久都无僧见闻。

目送晓天情易极,意于寒月淡何分。

客来尽道同招隐,愁煞居停七十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山居三十韵(其十三)

推窗祇觉澹无痕,野望亭亭快愿言。

蝌蚪有书狐问字,麒麟空冢狖啼魂。

居同莲国疑非世,地拟桃源别作村。

翻笑年来生计脱,断霞深树日关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山居三十韵(其十四)

桥流清浅静生寒,小插花枝待倚栏。

虎豹掩关天万里,鹧鸪啼晓日三竿。

微吟策杖云痕湿,病眼登楼秋意乾。

空谷久抛人事后,抱琴何处写幽闲。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