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伏波神祠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壶头。

汉垒麇鼯斗,蛮溪雾雨愁。

怀人敬遗像,阅世指东流。

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

乡园辞石柱,筋力尽炎洲。

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在朦胧的竹林之下,有一条通往壶头的小路。
古老的汉代壁垒中,鼯鼠争斗不休,蛮溪边雾气弥漫,雨水如愁。
怀念故人,瞻仰遗像,看尽世间沧桑,目光随东流水而逝。
自认为怀揣着霸王般的谋略,哪里知道还会成为感恩封侯之人。
离开家乡,告别石柱,筋疲力尽地在这片炎热潮湿的土地上。
功名利禄成了负担,转而思念起马少游那样的淡泊生活。

注释

篁竹:竹林。
路:道路。
壶头:地名。
汉垒:汉代遗迹。
麇鼯:鼯鼠。
蛮溪:南方溪流。
遗像:去世者的画像。
东流:江水东流。
霸王略:霸王般的策略。
恩泽侯:因恩惠被封侯。
乡园:故乡。
石柱:象征故乡的标志。
炎洲:炎热的地区。
功名累:功名牵累。
马少游:马援,古代隐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经伏波神祠》。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功业的自豪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壶头。汉垒麇鼯斗,蛮溪雾雨愁。"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景,篁竹和壶头构成了一幅古朴的画面,而汉垒、麇鼯斗则是历史遗迹,蛮溪的雾雨增加了诗中的一丝哀愁。

"怀人敬遗像,阅世指东流。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 这里作者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并通过“霸王略”和“恩泽侯”暗示了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成就的人物。

"乡园辞石柱,筋力尽炎洲。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 最后几句则写出了作者在离开家乡时的感慨,以及对于过去功业和未来的思考,通过“一以功名累”表明了作者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自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摹与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种历史的深刻感悟和个人的沉思之情。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达于国朝采其菁华至简如富钦受嘉贶诗以谢之

红旗阅五兵,绛帐领诸生。

味道轻鼎食,退公犹笔耕。

青箱传学远,金匮纳书成。

一瞬见前事,九流当抗行。

编蒲曾苦思,垂竹愧无名。

今日承芳讯,谁言赠衮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

月窟宾诸夏,云官降九天。

饰终邻好重,锡命礼容全。

水咽犹登陇,沙鸣稍极边。

路因乘驿近,志为饮冰坚。

毳帐差池见,乌旗摇曳前。

归来赐金石,荣耀自编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夏木正阴成,戎装出帝京。

沾襟辞阙泪,回首别乡情。

云树褒中路,风烟汉上城。

前旌传谷去,后骑踏桥声。

久领鸳行重,无嫌虎绶轻。

终提一麾去,再入福苍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

江左重诗篇,陆生名久传。

凤城来已熟,羊酪不嫌膻。

归路芙蓉府,离堂玳瑁筵。

泰山呈腊雪,隋柳布新年。

曾忝扬州荐,因君达短笺。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