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名为《余喜夜坐每窗纸见微白始就枕盖廿年以来矣感赋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夜读、夜思的深深喜爱与沉浸其中的痴情。
首句“摊书侵晓惯眠迟”,描绘了诗人习惯于清晨时分摊开书籍阅读,直至天明才入眠的情景,体现了其对读书的热爱和投入。次句“耽好妨生我一痴”,则表达了因过度沉迷于读书而影响生活的自我调侃,流露出一种无奈而又自得其乐的心态。
接着,“千载古人心可见,百年独夜味谁知”两句,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在深夜独自品味书籍时,仿佛能与千年古人心灵相通的感受,同时也感叹这种孤独的阅读乐趣无人能理解的寂寞。
“青霞意郁人常在,金印腰悬气已尸”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读书时内心的激荡与功名利禄的虚无进行对比,强调了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不同价值取向,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最后,“破榻寒窗灯影畔,此中便了此生期”则点明了诗人对简陋居所中静夜读书的满足感,认为这样的生活便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读书情怀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