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鸿儒的《京华秋兴(其三)》描绘了一幅边塞壮丽的战争场景。首句“漭漭黄云覆白沙”展现了广阔无垠的沙漠上空,黄沙弥漫,云雾缭绕的雄浑景象。接着,“铁衣万骑迫中牙”描述了装备严整的骑兵队伍气势如虹地逼近敌阵,显示出军队的威武和决心。
“毡裘逾漠烽才息”暗示着战争刚刚结束,胜利的烟尘还未完全消散,而士兵们穿着毛皮战袍越过沙漠,纪律严明。“虎帐传餐士不哗”进一步刻画出军营中的宁静,即使在享用战利品时,战士们也保持肃静,体现出军队的纪律和团结。
“金矢射糜寒碛远”描绘了猎杀野兽的场景,箭矢破空,目标在遥远的寒漠之中,显示出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挑战。“玉鞭盘马夕阳斜”则以夕阳西下为背景,战士们驾驭骏马,手持玉制马鞭,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凯歌入塞期非远,鹄望应怜百万家”表达了对和平归乡的期待,预示着胜利在望,不久将凯歌高奏,回归家园,让无数家庭翘首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战争的壮烈与艰辛,以及对和平团圆的渴望,具有鲜明的边塞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