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宋公圭宿云轩

趋名老鞍马,避世终山林。

二涂各有蔽,贤哲多所箴。

宋侯初出仕,逸足已骎骎。

世路厌荆棘,翩然脱华簪。

卷舒何自由,白云本无心。

开轩资笑傲,霜筠绿阴森。

床头有浊醪,壁间馀素琴。

渊明久寂寞,千载得知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追求名声的人忙于奔波,选择隐居的人终老山林。
人生的两条道路各有遮蔽,贤能之人对此多有劝诫。
宋国的侯爵初次踏入仕途,他的才华已经显现出来。
世间之路满是艰难,他潇洒地舍弃华丽官帽。
人生的起落由不得自己,白云自在无心。
他打开窗户,以笑傲的姿态生活,竹子的绿荫带来清凉。
床头放着浊酒,墙上挂着未弹的素琴。
陶渊明长久以来孤独寂寞,但千年之后仍有人理解他的心境。

注释

趋名:追求名声。
老鞍马:忙碌奔波。
避世:隐居。
终山林:终老山林。
贤哲:贤能之人。
箴:劝诫。
宋侯:宋国的侯爵。
逸足:才华出众。
骎骎:迅速显露出才华。
世路:世间之路。
翩然:潇洒。
华簪:华丽官帽。
卷舒:人生的起伏。
白云:象征自由。
轩:窗户。
霜筠:竹子。
浊醪:浊酒。
素琴:未弹的琴。
渊明:陶渊明。
寂寞:孤独。
知音:理解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题为《题宋公圭宿云轩》。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与隐逸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宋公圭选择归隐生活的赞赏。首句“趋名老鞍马”描绘了追求名利的人们忙碌奔波的形象,而“避世终山林”则赞美了宋公圭选择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明智。接下来,诗人指出世间道路各有其局限,贤者哲人对此都有深刻的警示。

诗中提到宋公圭初入仕途时表现活跃,“逸足已骎骎”,但后来却厌倦了世间的艰难,毅然放弃官场,表现出超脱世俗的决心。“世路厌荆棘,翩然脱华簪”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转变。诗人进一步强调,人生的自由在于内心的抉择,宋公圭的选择如同白云般无拘无束。

“卷舒何自由,白云本无心”表达了对宋公圭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他的生活就像白云一样自在无求。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宋公圭居所的环境——轩窗开阔,可供笑傲江湖,竹影森然,生活简朴而宁静。床头浊酒和壁间素琴,更显其淡泊名利的品格。

最后,诗人以陶渊明为例,称颂宋公圭的寂寞生活虽久,但千年后仍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成为知音。整首诗通过宋公圭的故事,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描绘,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李彦泽紫云洞

老李天中仙,一念人间世。

簪裳四十秋,不取公卿位。

星斗烂文章,日月悬忠义。

缘断还帝乡,飘飘若蝉蜕。

玉骨瘗高丘,乃其所卜地。

山川暨草木,拱揖浮苍翠。

向来峰之巅,勃郁蟠紫气。

神物常护持,景色多秀异。

郎君久慕道,泥滓唾声利。

石洞琢青苔,万古开天秘。

非关痼烟霞,稍欲远朝市。

要栖老仙灵,以奉香火事。

不知骑鲸去,尘宇宁俯视。

洞兮既清幽,且尽人子志。

形式: 古风

题苏庆嗣睡乐轩

六凿森剑戟,一枕寄华胥。

觉梦既殊辙,睡兮真乐欤。

达人蕴大观,方寸包太虚。

忧乐两不知,寤寐常如如。

昔也蝶栩栩,今焉周蘧蘧。

而于我法中,无欠亦无馀。

以睡为乐耶,不睡宁悲渠。

然则此轩名,无乃滞一隅。

苏子笑而应,斯岂真吾居。

飘流阅世故,早识心地初。

今古一偃仰,天地一蘧庐。

揭名聊尔耳,至言恐惊愚。

形式: 古风

题绝尘亭

咫尺有佳境,何用山泽游。

地偏尘自远,松竹锁深幽。

亭亭出危塔,湛湛俯长流。

凭轩目一纵,骄蹇万象收。

我来意颇适,坐对孤云浮。

同心二三友,旷达亦罕俦。

衔杯送颓日,随寓得所休。

不知世间人,亦有此乐不。

出处付身外,吾生可自由。

他时傥乘兴,相伴只沙鸥。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爽轩诗

心澄气自爽,满目是青山。

欲知拄颊意,一笑可忘言。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