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文偃所作的《偈颂(其十)》。诗中以“大道”为引子,探讨了人生与世事的无常和空幻。
“大道何曾讨,无端入荒草。” 开篇即以“大道”为题,却言其难以寻觅,仿佛在无尽的荒草中迷失。这里的大道,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理、宇宙的奥秘或是道德的准则,但诗人却说它“何曾讨”,即难以追寻或把握,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不可预测性。
“卷来复卷去,不觉虚生老。” 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里的“卷来复卷去”形象地比喻了时光的流逝,如同卷起又放下的事物,转瞬即逝。而“不觉虚生老”则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人不知不觉间便从年轻走向衰老,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于“大道”的探寻与对于时间、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无常世态的深切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哲思,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