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讽刺的口吻,对僧侣的生活和行为进行了批判。首句“出家比要离生缘,争是争名更在先”开篇即揭示了僧侣出家并非出于真心修行,而是为了追求名声或地位。接着,“说法谩称狮子吼,魅人多使野狐涎”两句,通过对比狮子的威猛与野狐的狡猾,讽刺了僧侣在讲经说法时的虚伪与欺骗。后半部分“行婆饷送新童子,居士抄条施利钱”描绘了僧侣接受供养的情景,显示了他们与世俗社会的密切联系,以及对财富的贪婪。最后,“蚕食万民何所用,转教海内有荒田”则直接指责僧侣的行为导致了百姓的贫困和土地的荒废,表达了诗人对僧侣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批判。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刻,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