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

空腹一盏粥,饥食有馀味。

南檐半床日,暖卧因成睡。

绵袍拥两膝,竹几支双臂。

从旦直至昏,身心一无事。

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

富贵在此中,何必居高位。

君看裴相国,金紫光照地。

心苦头尽白,才年四十四。

乃知高盖车,乘者多忧畏。

形式: 古风

翻译

空着肚子喝下一碗粥,饥饿时吃起来更有余香。
南边屋檐下晒进半床阳光,温暖地躺着于是就入睡了。
厚厚的棉袍裹着膝盖,竹制的小桌支撑着双臂。
从早晨到黄昏,身心没有一丝烦扰的事。
内心满足就是富足,身体清闲便是尊贵。
富贵就在这其中,何必要位居高位。
你看裴相国,金光紫气照耀大地。
内心痛苦头发全白了,年纪才四十四岁。
这才知道高大的车盖,乘坐的人往往充满忧虑和畏惧。

注释

空腹:没有食物的肚子,饥饿的状态。
馀味:食物在饥饿时留下的回味。
南檐:房屋南边的屋檐。
绵袍:用绵絮填充的长袍,保暖用。
竹几:竹制的小桌或几案。
从旦直至昏:从早晨直到傍晚。
金紫:古代高官的服饰颜色,象征地位。
头尽白:头发全部变白,形容衰老或压力大。
才年:仅仅年龄。
高盖车:古代高官显贵乘坐的华贵车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享受和满足。"空腹一盏粥,饥食有馀味"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饮食的欣赏,即使是最普通的食物,在空腹时也能感受到难得的美味。

"南檐半床日,暖卧因成睡"则描绘了一幅温暖舒适的画面,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床上,使诗人感到惬意,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梦乡。"绵袍拥两膝,竹几支双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安逸自在的氛围,通过对服饰和生活用品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从旦直至昏,身心一无事"表明诗人整日无忧无虑,没有繁重的事务牵绊。这种状态下的身体与心灵都得到了休息和放松。紧接着的"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是对前述生活态度的一种哲学总结,意味着内心的满足和身体的悠闲,才是真正的富有和尊贵。

最后两句"富贵在此中,何必居高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看法,即便不需要占据高位,也能拥有内心的满足与平静。通过对比"君看裴相国,金紫光照地"中的官宦生活,这种平凡的生活显得更加可贵。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情操,展示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富足的理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闲居

肺病不饮酒,眼昏不读书。

端然无所作,身意闲有馀。

鸡栖篱落晚,雪映林木疏。

幽独已云极,何必山中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闲居自题

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

竹径绕荷池,萦回百馀步。

波闲戏鱼鳖,风静下鸥鹭。

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趣。

吾庐在其上,偃卧朝复暮。

洛下安一居,山中亦慵去。

时逢过客爱,问是谁家住。

此是白家翁,闭门终老处。

形式: 古风

闲居偶吟招郑庶子皇甫郎中

自哂此迂叟,少迂老更迂。

家计不一问,园林聊自娱。

竹间琴一张,池上酒一壶。

更无俗物到,但与秋光俱。

古石苍错落,新泉碧萦纡。

焉用车马客,即此是吾徒。

犹有所思人,各在城一隅。

杳然爱不见,搔首方踟蹰。

玄晏风韵远,子真云貌孤。

诚知厌朝市,何必忆江湖。

能来小涧上,一听潺湲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闲题家池寄王屋张道士

有石白磷磷,有水清潺潺。

有叟头似雪,婆娑乎其间。

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

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险艰。

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

恍惚游醉乡,希夷造玄关。

五千言下悟,十二年来闲。

富者我不顾,贵者我不攀。

唯有天坛子,时来一往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