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龙图归四明

昔年曾约归四明,掇钵共饭莆菜羹。

东园蔬荠几衰长,望之何以辜斯盟。

铿铿小节何足拘,大名当振声谹谹。

旌旗不动剿胡种,屈伸一臂逾长城。

淮甸既肃四海肃,丰功盛德应难名。

了知八珍与藜苋,清闲富贵但等平。

我罹劫火固无闷,公视昼锦不以荣。

七佛承承竟何据,六祖忉忉空碗鸣。

君不见刹竿头上铁龙头,鸿毛至重山岳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昔日曾相约回归四明之地,共享竹篮盛的蒲菜羹。
东园的蔬菜荠菜已渐渐凋零,遥望此景,怎能辜负当初的约定。
微小的束缚算得了什么,应当让大名如洪钟般震动。
军旗静止,我们剿灭胡虏的决心坚定,哪怕只伸一臂也能跨越长城。
淮甸安定后,天下皆安宁,你的丰功伟绩难以言表。
深知美食与粗茶淡饭并无高下,清闲富贵的生活与平常人无异。
我虽经受战火,内心并不苦闷,你看到华丽衣锦也不以此为荣。
七佛传承的教义究竟从何而来,六祖的悲泣仿佛空碗回响。
你看那佛塔顶尖的铁龙头,即使鸿毛之轻也胜过山岳之重。

注释

昔年:过去。
四明:古代地名。
掇:拾取。
衰长:凋零生长。
斯盟:这个约定。
铿铿:形容声音响亮。
拘:束缚。
振声谹谹:声音宏大。
剿胡种:讨伐胡人。
屈伸一臂:伸展手臂。
长城:比喻艰巨的任务。
淮甸:淮河地区。
肃:安定。
八珍:珍贵的食物。
藜苋:野菜。
昼锦:显耀的衣锦还乡。
荣:荣耀。
七佛承承:佛教中的七佛传承。
六祖:禅宗六祖慧能。
刹竿:佛塔顶部。
铁龙头:象征权威。
鸿毛:轻如鸿毛。
山岳:沉重如山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范为赵龙图归乡四明所作的送别诗。诗中回忆了昔日的约定,表达了对友人回归故里的祝福和对友情的坚守。诗人认为,人生的小节不应过于拘泥,而应追求更大的名声和事业,如赵龙图那样,即使在征战中也展现出超越常人的勇气和决心。他赞扬赵龙图的功绩将使天下安定,其清廉富贵如同平民一般淡泊。诗人表示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能保持平静,而赵龙图即使衣锦还乡也不以为荣。诗的最后借用佛教典故,以“刹竿铁龙头”和“鸿毛泰山轻”的比喻,强调了赵龙图的威严和超脱世俗的境界。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416)

释师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率庵和尚住云居

东湖水深蟠老龙,晨昏出没无定踪。

开口合口喷香雾,举足下足生阴风。

而今改宅云居去,威风万窍声号怒。

谓言不是抉珠人,未应轻踏瓯峰路。

形式: 古风

送凝藏主归蜀

凝藏主,五载恶相聚。我既横点头,公亦未相许。

就中犹叵耐,拗折露明柱。

似此拙去就,端的不可恕。

萧萧九月风露寒,忽来告别还乡去。

临歧可煞没巴鼻,却要就我觅转语。

一转语,如何举,湿纸裹大虫,大棒打老鼠。

阿呵呵,无你会处。

形式: 古风

须菩提赞

头白齿豁,空腹高心。

被憍尸迦当面上当,对维摩诘甘自屈沉。

说甚解空称第一,只堪倚杖独沉吟。

形式: 押[侵]韵

破庵赞(其一)

噫嚱吁,何人欤。无德可敬,无言可书。

非横灭族,是真瞎驴。

有口不能骂得,捲而分付云居。

形式: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