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耿奎

浮生飘泊委蓬蒿,洴澼无封敢叹劳。

心学古人方有愧,身从衰俗忽为高。

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

末学从兹益知守,善人不鄙与华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一生漂泊如草木,漂洗衣物却无封赏,不敢抱怨辛劳。
内心学习古人却感到羞愧,身处庸俗之世却又显得高尚。
如果只为微薄的俸禄而违背道义,怎会自诩在不合时宜的时候珍惜微小的利益。
从此我更加明白坚守原则,善人不会因为外表华丽而被轻视。

注释

浮生:一生。
蓬蒿:草木丛生的地方,比喻困厄或卑微的生活。
洴澼:漂洗衣物。
无封:没有得到封赏或认可。
敢叹劳:不敢抱怨辛苦。
心学:内心的学习和追求。
古人:古代贤人。
有愧:感到羞愧。
衰俗:庸俗的社会风气。
枉道:违背正道。
干箪食:为了微薄的粮食。
肯谓:岂会认为。
爱一毛:珍惜微小的利益。
末学:浅薄的学问。
益知守:更加明白坚守。
善人:品德高尚的人。
鄙:轻视。
华褒:外表华丽的赞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答耿奎》。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体现了诗人的某种心态和情感。

"浮生飘泊委蓬蒿,洴澼无封敢叹劳。"

这里形象地描述了人生的漂泊不定,如同蓬草般在风中摇摆,生活没有固定的边界,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辛劳和艰辛。

"心学古人方有愧,身从衰俗忽为高。"

诗人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因为他们能够坚守自己的理念;而自己在世俗的影响下,虽然地位提高,但内心却充满了自责和不值。

"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伪善之人的鄙视,他们可能会为了私利而牺牲道德,但诗人坚信即便是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失去一丝一毫的正直。

"末学从兹益知守,善人不鄙与华褒。"

最后,诗人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体会,更深刻地理解了守持之道,并且认为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因为世俗的赞誉或贬低而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品格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以及他个人对于如何保持正直人格的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答满子权兼简衡父

君唱奈高何,君休我试歌。

古今愚智府,天地是非罗。

何日功名就,青云日月磨。

俗儿吾不较,计此竟谁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谢几道见示佳什因次元韵二首(其二)

篇篇光绝夺春华,中有纯音正不邪。

跛鳖久惭追骏足,降旗今巳怯崇牙。

清新格调空吟讽,猥冗言辞自咄嗟。

为我指迷终有得,曲蓬从此长丛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谢几道见示佳什因次元韵二首(其一)

曾酬唱和向家溪,嫫母终惭敌艳妻。

岂意误将三献玉,翻来轻博一丸泥。

利能绝地同庄剑,巧可凌云上鲁梯。

巾衍珍藏虽已固,祗愁飞去化为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谢张和仲惠宝云茶

故人有意真怜我,灵荈封题寄荜门。

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

烹来似带吴云脚,摘处应无谷雨痕。

果肯同尝竹林下,寒泉应有惠山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