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莲房坠粉红

莲欲成房去,三三两两空。

摘来中有子,坠处粉尤红。

已镂冰为藕,谁将翠作蓬。

半妆摇越棹,一水腻秦宫。

濯濯含秋露,亭亭立晓风。

么荷因见忆,憔悴感青铜。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莲花凋零的景象,充满了凄美与哀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莲花从盛开到凋落的过程。

“莲欲成房去,三三两两空。” 开篇即点出莲花即将凋谢的命运,三三两两的莲花房显得格外孤寂,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摘来中有子,坠处粉尤红。” 描述了莲花被采摘后,果实中蕴含的生命力,以及花瓣落地时的鲜艳,虽是凋零,却也留下了最后的绚烂。

“已镂冰为藕,谁将翠作蓬。” 这两句运用比喻,将藕比作雕刻的冰晶,将莲蓬比作碧绿的翡翠,形象地描绘了莲藕和莲蓬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它们的脆弱与易逝。

“半妆摇越棹,一水腻秦宫。” “半妆”形容莲花凋落后仅剩的一丝残红,“越棹”指江南的船只,这里借指轻舟,整个画面仿佛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充满了宁静与哀愁。“一水腻秦宫”则以秦宫的脂膏比喻水的黏稠,营造了一种沉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濯濯含秋露,亭亭立晓风。” 最后两句描绘了莲花在秋露的滋润下,依然挺立在晨风中的坚韧形象,虽然凋零,但其精神犹存,给人以希望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莲花凋零过程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夏景.竹影金琐碎

竹可淋漓画,难将竹影临。

寂寥谁布地,琐碎总如金。

密处开为径,疏时舞又阴。

汗青销作字,翡翠屑成林。

弄月平分破,临风凿落斟。

锵然声入耳,忽认是徽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夏景.炎赫衣流汗

暑绤衣能几,长流汗似痁。

惶惶何慄慄,赫赫复炎炎。

安得三庚度,犹如十日兼。

坐惊惭背浃,不是泪襟沾。

汤饼何堪试,煎茶可更添。

可人娇熨玉,频起立风檐。

形式: 排律 押[盐]韵

夏景.梦回莲叶雨

万叶胜花开,莲香雨送来。

欲知凉可爱,政是梦初回。

未拟华胥转,谁将绣户推。

棹歌摇别浦,裙影湿阳台。

天上霓裳断,人间羯鼓催。

酒醒茎露渴,狂引碧筒杯。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夏景(其一)衣冷欲装绵

老厌人间热,单衣就冷泉。

不知清到骨,故欲转装绵。

萝月满襟雪,松风半臂仙。

顿疏桃竹莹,拟就柳花眠。

倚倦思燕玉,全生愿蜀毡。

温汤无去路,搔首听潺湲。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