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夏日莲花凋零的景象,充满了凄美与哀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莲花从盛开到凋落的过程。
“莲欲成房去,三三两两空。” 开篇即点出莲花即将凋谢的命运,三三两两的莲花房显得格外孤寂,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摘来中有子,坠处粉尤红。” 描述了莲花被采摘后,果实中蕴含的生命力,以及花瓣落地时的鲜艳,虽是凋零,却也留下了最后的绚烂。
“已镂冰为藕,谁将翠作蓬。” 这两句运用比喻,将藕比作雕刻的冰晶,将莲蓬比作碧绿的翡翠,形象地描绘了莲藕和莲蓬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它们的脆弱与易逝。
“半妆摇越棹,一水腻秦宫。” “半妆”形容莲花凋落后仅剩的一丝残红,“越棹”指江南的船只,这里借指轻舟,整个画面仿佛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充满了宁静与哀愁。“一水腻秦宫”则以秦宫的脂膏比喻水的黏稠,营造了一种沉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濯濯含秋露,亭亭立晓风。” 最后两句描绘了莲花在秋露的滋润下,依然挺立在晨风中的坚韧形象,虽然凋零,但其精神犹存,给人以希望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莲花凋零过程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