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台

试出金华殿,聊登铜雀台。

九路平如掌,千门洞已开。

轩车映日过,箫管逐风来。

若非邯郸美,便是洛阳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台时所见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独特审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登高所见的广阔景象与内心的感慨巧妙融合。

首句“试出金华殿,聊登铜雀台”,以“试”字表达了一种尝试、探索的心态,暗示了诗人可能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期待。金华殿与铜雀台均为古代名胜,此处用以象征高台,既点明了地点,也暗含了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

接着,“九路平如掌,千门洞已开”,通过“九路”与“千门”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开阔、宏大的视觉效果,仿佛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辽阔的画卷。这里的“平如掌”与“洞已开”不仅描绘了地面的平坦与门户的敞开,更寓意着心灵的豁然开朗与视野的无限延伸。

“轩车映日过,箫管逐风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动态的场景。阳光下,豪华的车辆穿梭而过,音乐随着微风飘扬,营造出一种繁华而又宁静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物质世界的繁荣,也暗示了精神世界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若非邯郸美,便是洛阳才”,以邯郸与洛阳两地的美名,表达了对登高所见之景的赞美。邯郸与洛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文化与艺术的中心,此处用以形容高台之美,既是对景色的极高评价,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流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高所见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风貌与人文精神的某些侧面。

收录诗词(39)

王僧孺(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湘夫人

桂栋承薜帷,眇眇川之湄。

白蘋徒可望,绿芷竟空滋。

日暮思公子,衔意嘿无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侍宴诗

丽景属春馀,清阴澄夏首。

交枝隐修径,回流影遥阜。

徙帷轹轻筠,移銮拂高柳。

去矣劳茂绩,勉哉报嘉诱。

小臣良不才,涓尘愧所守。

何用胜雕斫,譬木良如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侍宴诗

回舆避暑宫,下辇迎风馆。

散漫轻烟转,霏微商云散。

蔓草亘岩垂,高枝起天半。

回风稍惊水,落光渐斜岸。

妙舞驻行云,清歌入层汉。

晬颜畅有怿,德音良已粲。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落日登高诗

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舍。

东北指青门,西南见白社。

轸轸河梁上,纷纷渭桥下。

争利亦争名,驱车复驱马。

宁访蓬蒿人,谁怜寂寞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