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十咏(其十)东郊

苒惹晴云酿雨时,东城无处不芳菲。

斜坡草短孤麛卧,平垄麦深双雉飞。

照坞乱花惊客眼,罥空轻絮点郎衣。

年来意气多羁束,无复长楸带酒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晴天的云彩慢慢酝酿成雨,东城处处都是芬芳的花朵。
山坡上草短,一只小鹿悠闲地躺着,平坦的田间麦子茂盛,两只野鸡在飞翔。
乱花在山坞中闪烁,让过路的客人眼睛一亮,轻盈的柳絮粘在了郎君的衣服上。
近年来心情常被束缚,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带着酒意漫步在长长的柳树下。

注释

苒惹:逐渐引发,渐渐引起。
晴云:晴朗的天空中的云朵。
酿雨:酝酿成雨。
东城:东方的城市。
芳菲:花草的香气,繁花似锦。
斜坡:倾斜的山坡。
孤麛:孤独的小鹿。
卧:躺。
平垄:平坦的田垄。
双雉:两只野鸡。
照坞:照亮山坞。
乱花:杂乱的花。
惊客眼:使过客的眼睛感到惊奇。
罥空:挂满空中。
轻絮:轻盈的柳絮。
年来:近年来。
意气:情绪,志气。
羁束:束缚,限制。
长楸:长长的柳树。
带酒归:带着酒意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的《漳南十咏》之十《东郊》,描绘了春天郊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首句“苒惹晴云酿雨时”形象地写出春日晴空中的云彩慢慢凝聚,预示着可能的降雨,为画面增添了朦胧的诗意。接下来的“东城无处不芳菲”强调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无论何处都能见到生机盎然。

“斜坡草短孤麛卧”描绘了小山坡上,新生的小鹿悠闲地躺着,展现了生命的宁静与和谐。“平垄麦深双雉飞”则转而描绘田野间,麦浪翻滚,一对野鸡翩翩起舞,动静结合,富有生机。

“照坞乱花惊客眼,罥空轻絮点郎衣”两句通过“乱花”和“轻絮”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热闹与轻盈,同时“惊客眼”和“点郎衣”也暗示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欣赏和被触动的心情。

最后,“年来意气多羁束,无复长楸带酒归”表达了诗人近年来心境的变化,感叹自己意气不再如昔,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带着酒意漫步在长满柳树的道路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落寞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出北宋时期士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漳南十咏(其八)白云亭

云擎翚槛翠岩巅,石老松皴不计年。

举世觉来空白日,几人游去上青天。

醉看绝壑都无地,啸倚清风只恐仙。

花晚春残无限意,他时回首定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漳南十咏(其五)西湖

湖上山光一笋青,佛宫高下裹岩扃。

烟收水曲开尘匣,春送人家入画屏。

竹气更清初霁雨,梅英犹细欲残星。

吴船越棹知何处,柳拂长堤月满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漳南十咏(其九)齐云阁

紫阁青梯压翠岑,春情秋思共登临。

雨岚供眼横千掌,星汉垂檐直半寻。

忍别朱栏真俗吏,独栖珍树祗仙禽。

当年人事多奇尚,拟托岩扃息寸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漳南十咏(其七)陈将军庙

曾凭水栅誓长江,报国全躯事不双。

力屈已嗟关羽死,势孤犹笑李陵降。

宿坟古剑龙腥匣,环壁灵旗兽缠扛。

神理高高人意近,楮钱祈福暗尘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