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八)

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

张三腨口窄,李四帽檐长。

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

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在平安无事的时候,我却胡思乱想。
张三嘴巴小,李四帽子宽大。
不小心跌入地狱,又投身于滚烫的油锅。
谁能理解我承受的酷热痛苦,却不懂得寻求清凉。

注释

妄思量:胡思乱想,不切实际的想法。
腨口窄:形容嘴巴小。
帽檐长:指帽子宽大,边缘较长。
受热恼:承受酷热带来的烦恼。

鉴赏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属于他的《拟寒山拾得》系列。从内容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苦短的深刻感悟。开篇“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表达了诗人在平静无忧的日子里,不免会产生各种杂乱的思考。这反映出古代文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性,他们即便是外表看似悠然自得,也难以避免世事的干扰。

“张三腨口窄,李四帽檐长”则是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社会上某些人的形象。这里的“张三”和“李四”很可能是虚构的人物,用来代表不同类型的人,他们或许因外貌特征而被世人所记。而这两句也在暗示,尽管人们表面上的区别可能非常明显,但这些区别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接着,“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则是用了强烈的视觉象征来描绘人一旦跌入苦难或灾难时的情景。“地狱”和“镬汤”都是古代对痛苦极端状态的比喻,表明了生活中的坎坷可能将人推向绝望的边缘。

最后,“谁知受热恼,卻不解思凉”则是诗人深刻地指出,在经历了烈火般的困境后,有些人仍旧无法领悟到平静和清凉带来的安宁。这里“热恼”与“思凉”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痛苦和煎熬,后者则是涤荡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内心世界复杂性的一种描绘。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面对社会现实时那份无奈与超然。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李君昆弟访别长芦至淮阴追寄

怒水凭风雪垄高,乱流追我祇鱼舠。

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

道义当成麟一角,文章已秃兔千毫。

后生可畏吾知子,南北何时见两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李璋下第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每见王太丞邑事甚冗而剸剧之暇犹能过访山馆兼出佳篇为赠仰叹才力因成小诗

我看繁讼频搔首,君富才明见亦常。

尚有闲襟寻水石,更留佳句似池塘。

松苗地合分高下,凫鹤天教有短长。

徐上青云犹未晚,可无音问及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沂溪怀正之

故人何处所,天角浪漫漫。

寂寞断音驿,徘徊愁肺肝。

世情纷可怪,旅况浩难安。

愿化东南鹄,高飞托羽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