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下偶成

轻波飐鸭头,小艇翔燕尾。

风沙三十程,云水一千里。

雪尽晚寒轻,日长春睡美。

汀芜翘碧茅,岸树裹红蕊。

江浮清镜中,山入翠屏里。

蜀鸟已惊心,巴猿犹恻耳。

竹节数名滩,桃花验新水。

谷莺歌尚慵,樯燕舞何喜。

落日浪镕金,残花风剪绮。

斯游兴最多,了不知行止。

形式: 排律

翻译

微波轻轻摇动鸭头,小舟轻盈如燕尾飞翔。
风尘仆仆三十程,云雾缭绕间跨越千里。
雪化后夜晚寒意减,春日长眠格外甜美。
水边草地绿茅翘,岸边树木红花簇拥。
江面如明镜,青山倒映其中,如画卷般翠绿。
蜀地鸟儿已觉惊奇,巴山猿猴仍感哀愁。
数不尽的滩涂竹节,新水带来桃花绽放。
山谷中的黄莺歌声慵懒,船桅上的燕子舞蹈欢快。
夕阳熔铸金色浪花,凋零的花朵在风中裁剪成锦。
这次游玩乐趣无穷,忘记了前行或停留。

注释

飐:轻轻摇动。
翔:飞翔。
程:路程。
云水:云雾缭绕的水路。
汀芜:水边草地。
岸树:岸边的树木。
蜀鸟:蜀地的鸟儿。
巴猿:巴山的猿猴。
竹节数名滩:数不清的竹节滩涂。
慵:慵懒。
绮:彩绸,这里形容残花如锦。
行止:前行或停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行旅的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联“轻波飐鸭头,小艇翔燕尾”形象地刻画了舟行水面,鸭子戏水,小艇轻盈如燕的动态画面。接下来的两句“风沙三十程,云水一千里”,表达了行程的遥远和艰辛,但诗人并未流露出疲惫,反而对沿途的云水风光充满期待。

“雪尽晚寒轻,日长春睡美”写出了冬末春初的气候特点,晚上的寒冷减轻,白天阳光明媚,诗人享受着慵懒的春眠。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汀芜翘碧茅,岸树裹红蕊”描绘了岸边的生机盎然,茅草丛生,树木绽放新红,色彩鲜明。

“江浮清镜中,山入翠屏里”运用比喻,将江面比作明镜,山峦如翠色屏风,展现出山水的宁静与秀美。诗人的情绪随着景致的变化而起伏,由“蜀鸟已惊心,巴猿犹恻耳”转为对异乡鸟鸣的触动和对故乡猿啼的共鸣。

“竹芽数名滩,桃花验新水”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地理特征,竹林中的滩涂,桃花盛开的江边,都显示出季节的更迭和水位的上涨。诗人通过“谷莺歌尚慵,樯燕舞何喜”捕捉到山谷中鸟儿悠闲的歌声和船桅上燕子的欢快舞蹈,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最后,“落日浪镕金,残花风剪绮”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金色江浪和被风吹落的斑斓花朵,画面壮丽而富有诗意。诗人感叹此行乐趣无穷,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旅程的深深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美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的山水行旅诗。

收录诗词(12)

邵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泊云安下大风骤雨作柏梁体一篇

晴空赤日飞丹霞,扁舟春热汗且呀。

寒温之候无乃差,朝犹挟纩莫著纱。

祝融暴横势莫加,骤将炎赫移韶华。

东皇游冶穷豪奢,未终节序还其家。

忽惊猛吹扬白沙,烟云四起相邀遮。

空中轣辘鸣雷车,枞枞白雨悬乱麻。

风师雨将相矜夸,千刃万槊争嚣哗。

玄旌皂纛何纷葩,势摇两蜀掀三巴。

须臾雨止雷停挝,苍云扫尽天无瑕。

恍如脱兔离轻罝,回头已见羲轮斜。

山开水静风色嘉,喜翔燕雀嬉鱼虾。

红颠白倒纷残花,披张林叶舒草芽。

阴阳变化谁咄嗟,风云乃尔相喧拿。

大哉一气通幽遐,彼苍高远安能涯。

倚峰吟望心目赊,碧云千里号归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春晚登郡楼

久客无欢意,经时只倦游。

落花犹解舞,飞絮太侵愁。

日暮闻吹角,春归独倚楼。

平生湖海愿,幽兴满扁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题司马相如琴台

长卿本豪杰,礼法安可处。

手弹南风琴,心调东邻女。

杂身佣保中,初不忌笑侮。

大者固已立,下此皆可补。

三赋争日星,一书起今古。

其馀不自秘,辄为人所取。

何当尽见之,真是文章祖。

凛然千载下,英气犹可睹。

儿曹尔何知,杯酒那可污。

故台已丘墟,胜绝谁敢据。

我来访遗迹,低回不忍去。

诗成欲叫君,云车隔烟雾。

形式: 古风

念奴娇

天然潇洒,尽人间、无物堪齐标格。

只与姮娥为伴侣,方显一家颜色。

好是多情,一年一度,首作东君客。

竹篱茅舍,典刑别是清白。

惆怅玉杵无凭,蓝桥人去,空锁神仙宅。

今日天涯凭马上,忽见轻盈冰魄。

恰似当年,温柔乡里,晓看新妆额。

临风三嗅,挽条不忍空摘。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