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官张君造曲以十八仙为名作诗戏之

旧闻饮中有八仙,日多铛杓相周旋。

今之十八岂其裔,何为复效枕曲眠。

痴人但作从事呼,妄起清浊分圣贤。

那知风味古无有,名字真从天上传。

留侯旧与赤松游,馀韵到今千百年。

看君风骨颇似祖,日酌九酝追天全。

我嗟谱系漫难考,流落恐缘濡发颠。

穷愁政在禁酒国,未免口角生馋涎。

出门欲作一斗计,谁乞三百青铜钱。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扩对酒官张君所造曲酒以“十八仙”命名的戏谑之作。诗中充满了对传统饮酒文化的赞美和对现代饮酒风气的反思。

首先,诗人提到古代饮酒文化中的“八仙”,即传说中的道教神仙,他们常在酒中寻欢作乐,体现了古人对饮酒的崇尚。接着,诗人将现代的“十八仙”与之相比,提出疑问:为何要效仿古人饮酒?这反映了诗人对现代饮酒风气的质疑。

诗人进一步指出,人们往往将饮酒分为“清”与“浊”,并赋予“圣贤”的标签,这种做法实则过于主观且缺乏历史依据。他强调,真正的饮酒风味应追溯至古代,而“十八仙”的名字似乎是从天上流传下来的,暗示了这些酒名的历史渊源。

诗人还提到历史上的名士如张良(留侯)与赤松子的交往,以此类比,认为饮酒之人若能保持风骨,每日饮酒九醖(一种高浓度的酒),便能追求天全之境。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古代饮酒文化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现代饮酒方式的批判。

最后,诗人感慨于自己难以考证这些酒名的谱系来源,担心它们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流落民间。同时,身处禁酒之国的困境,使得他对饮酒产生了一丝渴望,甚至想要制定“一斗计”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却无奈地只能向他人乞求三百青铜钱。

整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既展现了诗人对传统饮酒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也讽刺了现代社会中饮酒风气的混乱与不正之风。诗中巧妙地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62)

张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文之顾景蕃登子温舫斋不遇拈韵赋诗予亦和之

漫郎不省尘中走,湖海收舟净无垢。

规摹画舫作斋馆,似要窗间过山岰。

平生张绪本豪放,人物风流记官柳。

不应篷底了生涯,定是寓言犹十九。

顾侯自说虎头孙,黠不论功痴已久。

入门浪喜布帆在,兴尽中流漫回首。

更将险语困嘲谑,诗胆故应大如斗。

我穷政似老侯喜,持竿觅鱼不供口。

爱君马上醉眼花,万斛龙骧落杯酒。

未须腰笏烦易于,且熟他年济川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送顾景蕃暂还浙西

墙头飞花如雪委,墙根老柳丝垂地。

春政浓时君不留,山路晓风鸣马箠。

涛江入眼浪千尺,想见吴侬问行李。

田园久荒漫检校,亲旧相逢半悲喜。

行朝诸公访人材,故人新赐尚书履。

袖中有策可则陈,君亦因行聊尔耳。

形式: 古风

次韵大年当暑午枕

道人曾得却暑方,烈日卓午心清凉。

书斋长物复何有,含风竹簟八尺长。

睡魔久困世喧閧,乍入寂境如还乡。

嗜茶尝胆汝药石,煮饼炊饭吾津梁。

古来至人具法眼,净秽天女犹皮囊。

坐禅入定了十劫,睡蛇有口难螫伤。

要当寻师渐磨洗,想子已聚三月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律诗戏简汪彦章学士

湖边乐色喧丝筦,湖上春风桃李晚。

使君招客试行乐,粉面如花照金盏。

知君好事已数往,想见清阴集飞伞。

倾家共寻一日胜,得醉宁论万金产。

谁怜有客扃户牖,坐抱穷肠读书懒。

登楼追望不堪东,一片飞虹挂愁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