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吕子约霜月有感二首(其二)

顽夫禅作窟,狂士醉为乡。

谁知名教中,悠悠滋味长。

嗟余学无穷,勺水浅可扬。

讲习得益友,丽泽期交相。

风月古犹今,时序燠与凉。

一笑聊复尔,片心到羲皇。

乾坤入吾怀,始信居中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愚夫在禅定中筑起心灵的巢穴,狂放之人在醉梦中寻求归宿。
谁知道,在名教的世界里,深沉的哲理绵延不绝。
我感叹自己的学识无涯,犹如一勺清水难以激荡起大浪。
通过讲经论道结交益友,期待在知识的海洋中相互启发。
风月自古至今不变,时光交替,有冷有热。
暂且以一笑来应对,心灵深处向往着远古的和谐。
天地万物融入胸襟,我才真正相信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

注释

顽夫:愚夫。
禅:禅定。
作窟:筑巢穴。
狂士:狂放之人。
醉:醉酒。
为乡:寻求归宿。
名教:儒家伦理。
悠悠:深远。
滋味长:哲理绵长。
学无穷:学识无涯。
勺水:一勺水。
浅可扬:难以激荡大浪。
讲习:讲经论道。
得益友:结交有益的朋友。
丽泽:知识的海洋。
风月:自然景色。
古犹今:古今如一。
时序:时光。
燠与凉:冷暖交替。
聊复尔:姑且如此。
片心:内心深处。
羲皇:远古时代。
乾坤:天地。
入吾怀:融入胸襟。
中央:世界中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燮所作的《和吕子约霜月有感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顽夫禅作窟”和“狂士醉为乡”起笔,形象地描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个沉浸于佛教禅定之中,一个则沉醉于世俗的欢乐。接着,诗人感慨自己在学问之路上永无止境,即使如滴水般微小的知识也希望能得到提升。

诗人强调了结交益友的重要性,期待能在学术交流中共同进步,如同古代君子间的丽泽之谊。他进一步指出,无论古今,风月之美、季节的变换都是永恒不变的,人们在其中寻找乐趣,暂时忘却世事烦忧。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境,认为自己已将天地万物融入胸襟,深感自己处于人生的中心位置,心境开阔,达观超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和知识追求的执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收录诗词(177)

袁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吕子约霜月有感二首(其一)

寒松饱霜雪,冉冉翠光湿。

万物困波流,砥柱独中立。

比德有君子,逸气难拘絷。

平生忧世心,如彼救焚急。

朅来席未温,冥鸿去何适。

劝君且淹留,斯民待安辑。

小试活国手,腠理犹可及。

形式: 古风

和李左藏荔支

姑射山中冰雪姿,凛然标格欺寒威。

一经蒙庄品题后,使人起敬如宾尸。

仙风道骨今何有,韶颜丰颊誇绝奇。

闽中有美信姝丽,衣被五色光参差。

荧煌已讶色夺目,柔滑更喜香浮肌。

天工著意破炎毒,故遣佳实生繁滋。

旨哉悦口众所嗜,岂闻来去分招麾。

其他所产亦有取,游女敢自同宫妃。

我家甬东萃闽舶,胜事屡入骚人辞。

有时根拔信宿至,风枝露叶殊未衰。

杂然红绿间陈紫,图牒所在生致之。

始知河豚与江柱,诗人取譬聊滑稽。

宾朋恣食水晶颗,残膏剩馥沾群儿。

年来吏役困奔走,此志不展常低垂。

轻红酽白不易得,西风每起莼鲈思。

忽蒙杰句警偷懦,一洗尘虑忘渴饥。

此中滋味甚不薄,吾曹哜嚅当及时。

挥毫咏物聊复尔,相待莫负平生期。

形式: 古风

和傅大卿喜雪

人情谁不爱飞雪,腊中再见尤奇绝。

对雪吟哦色即空,仙翁洞照无生灭。

既积既消还复飞,且飞且积俄又非。

了然不是坚牢玉,缅怀有感苏公诗。

谁知润泽工夫远,须索诗家为明辨。

香风天上亦飞花,较之穷腊功犹浅。

绿窗怯寒颦翠娥,穷儒忍冻不能歌。

何如制阃贤师帅,剩喜嘉祥重婆娑。

鄮山妆点千岩白,全胜轻花飘细麦。

气和之应非偶然,善政端由老邦伯。

形式: 古风

咏竹二首(其二)

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

窗前水苍玉,未能独忘情。

对之三伏中,爽气高秋横。

数竿亦已好,况此繁阴成。

中虚洞无物,节劲老更清。

霜雪自凌厉,柯叶长敷荣。

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

僻居寡朋侪,命汝为友生。

虽无切磋语,而有清越声。

入耳久亦佳,此意不可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