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歌(其九)

日入酉,除却荒凉更何守。

云水高流定委无,历寺沙弥镇常有。

出格言,不到口,枉续牟尼子孙后。

一条拄杖粗楋藜,不但登山兼打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十二时歌(其九)》由唐代僧人从谂所作,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僧侣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首句“日入酉,除却荒凉更何守”,描绘了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刻,夕阳西下,万物归于寂静,僧侣们在这样的时刻,除了内心的平静与修行,别无他求。这里通过“荒凉”一词,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也暗喻了僧侣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孤独与坚定。

接着,“云水高流定委无,历寺沙弥镇常有”,进一步描述了僧侣们的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云水高流象征着僧侣们游历四方、云游四海的生活状态,而“定委无”则表达了他们对这种漂泊生活的接受与平静。同时,“历寺沙弥镇常有”则点明了僧侣们在各地寺庙中传道授业、培养年轻僧侣的日常活动,体现了僧侣们的责任与传承。

“出格言,不到口,枉续牟尼子孙后”,这一句强调了僧侣们在修行过程中对言语的谨慎与节制。出格之言,即不合乎佛法教义的话,不应轻易出口,否则便是徒增烦恼,无法真正继承佛陀的教诲与精神。

最后,“一条拄杖粗楋藜,不但登山兼打狗”,以形象的比喻收尾。拄杖是僧侣们日常行脚的工具,而“粗楋藜”则暗示了僧侣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不拔。这不仅指登山,更是指在修行道路上克服各种障碍,包括内心的恐惧与外界的干扰。同时,“打狗”一词,虽然字面上看似暴力,但在佛教文化中,往往被解读为去除心中的恶念或外在的诱惑,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清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们在修行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深刻思考,以及他们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

收录诗词(17)

从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二时歌(其十)

黄昏戌,独坐一间空暗室。

阳焰灯光永不逢,眼前纯是金州漆。

钟不闻,虚度日,唯闻老鼠闹啾唧。

凭何更得有心情,思量念个波罗蜜。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十二时歌(其十一)

人定亥,门前明月谁人爱。

向里唯愁卧去时,勿个衣裳著甚盖。

刘维那,赵五戒,口头说善甚奇怪。

任你山僧囊罄空,问著都缘总不会。

形式: 古风

十二时歌(其十二)

半夜子,心境何曾得暂止。

思量天下出家人,似我住持能有几?

土榻床,破芦□,老榆木枕全无被。

尊香不烧安息香,灰里唯闻牛粪气。

形式: 古风

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

欲知此中意,一老一不老。

形式: 偈颂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