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

我昔度瘴海,夜浪光熳熳。

经旬困掀簸,饮食借日旦。

动辄值墙壁,更觉归心懒。

平生百念灰,但有身为患。

卧看生与死,两者无可拣。

那知故园山,秀色长在眼。

爱此□洌崖,中有山房瞰。

会当持老齿,嚼此无沙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次韵》,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句“我昔度瘴海,夜浪光熳熳”描绘了诗人过去穿越瘴气弥漫的大海,夜晚波光粼粼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艰难与险恶。接着,“经旬困掀簸,饮食借日旦”描述了长时间航行中饱受颠簸之苦,甚至到了依靠日出作为饮食的时间来计算时间的程度,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

“动辄值墙壁,更觉归心懒”则表达了诗人因长期的海上生活而产生的厌倦和疲惫感,即使遇到障碍物也难以激起前行的动力,似乎对归家的渴望也逐渐减弱。接下来,“平生百念灰,但有身为患”表明诗人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内心的情感变得淡漠,只剩下对身体健康的担忧。

“卧看生与死,两者无可拣”这一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诗人似乎在思考生死之间的选择,最终意识到两者都无法轻易挑选,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最后,“那知故园山,秀色长在眼。爱此□洌崖,中有山房瞰。会当持老齿,嚼此无沙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美景的怀念与喜爱,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自然环境。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年老时能够品尝到无沙米饭的期待,这既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自然纯净之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三月喜超然至次前韵

杨柳风萧萧,芙蕖晴熳熳。

水阁试新凉,披衣快清旦。

幽居非养高,一榻聊医懒。

嘿观四大空,吾复有何患。

上人超诣姿,丛林得精拣。

勿嫌白兆村,真是人天眼。

穿云得得来,其他空非瞰。

遂为信宿留,与子同朝饭。

形式: 古风

谢忠子出山

道人弃家年最少,毛骨稽山冰雪妙。

为余远出仙庐峰,云晴水寒秋自晓。

孤风峭世凤增击,高谊映人珠自照。

嗟余苦遭梦幻缠,龟囚蚕缚何时了。

明朝定向旧庐归,想见盘空云露小。

当期半夜立西风,月中拾取吹来啸。

形式: 古风

示忠上人

哑羊苾刍纷作队,口吻迟钝懒酬对。

猛公来自知足天,南山爽气增十倍。

为公放意谈海山,神颀透出形骸外。

八月中秋滋露华,千岩尺璧生光彩。

正当刻志从炉峰,看子稳骑元气背。

形式: 古风

怀忠子

昏花委篝灯,夜雨集梧井。

空房啮饥鼠,坏壁咽寒蚓。

有生独多艰,念极泪殷枕。

亲朋势宜绝,丑恶讳闻听。

弃遗等苦李,零落如断梗。

忠也新数面,义已到刎颈。

愿留广推挤,守护轻躯命。

逐臭宁有理,嗜痂亦天性。

人情骨肉离,道义燕秦并。

相逢百忧中,如热啜甘冷。

气清秋泼山,韵胜月夕镜。

何时一丘壑,携子脱尘境。

风林作清啸,追步千峰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