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靖州道中,是张紫帆填此词见寄处,再次其韵

一入浮生界。问谁如青山无恙,白云无碍。

十载歌离兼吊梦,宽尽沈家衣带。

把秋字心头遍画。

我比斜阳行更远,奈寒鸦尚隔斜阳外。

还不了,蹇驴债。天涯总是愁先在。

感明朝坠鞭京洛,挂帆江海。

沽酒离亭寻冷伴,惟有枫人红醉。

曾见否词仙墨洒。

诗叶亲题何处寄,趁凉波早共湘川会。

教说与,定憔悴。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浮生"起笔,描绘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将青山、白云比喻为永恒不变的事物,反衬人生如过客。"十载歌离兼吊梦"表达了词人十年间的漂泊与情感纠葛,"沈家衣带宽"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疲惫。

"秋字心头遍画"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悲凉,他比夕阳还要孤独,寒鸦的遥远更增添了寂寥。"蹇驴债"暗指未了的心愿或债务,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追忆和未来的迷茫。

"天涯总是愁先在"直抒胸臆,天涯何处无愁,词人感叹明天又要踏上新的旅程,"坠鞭京洛"和"挂帆江海"描绘出他即将离开靖州的场景。在离亭买酒,寻找冷落的同伴,只有枫叶的红醉能稍解忧愁。

"词仙墨洒"可能指的是词人的文采,词人询问那封亲笔书信寄往何处,希望能早日与湘川(湘江和湘水)相会,共享清凉。最后,词人以"教说与,定憔悴"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自己憔悴心境的自嘲。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词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易顺鼎的飘零之感和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秋蕊香.废庵访桂

莫问黄絁翠帕。佛火苔尘同化。冷香不共万红嫁。

依旧年年开也。斜阳尚瞷朱扉罅。

飘残麝,广寒闻道月明夜。终古无人系马。

形式:

唐多令.道中二十二岁初度志感,时九月五日

落拓少年场。吴钩锦带装。叹人生、苦恋他乡。

今夜鸿天烧烛了,能几日,便重阳。万感比秋长。

谁家正酒香。借东篱、自寿何妨。

我与黄花同样命,消受得,者般霜。

形式:

减兰

山楼翠槛。此夜秋心随笛远。江瘴黄茅。

何处滩声到枕高。离人悽断。添个哀猿兼冷雁。

月意朦胧。也在愁中与梦中。

形式:

扫花游.晚秋梨花

过骢路窄,怅坠影青旗,酒家临岸。寻芳意懒。

怎年年身是,离巢白燕。不道秋深,还被花神冷看。

梦云短。便香早返魂,春命都换。悽恋。流水远。

似沦落天涯,个人初见。玉容乍浣。

问新寒这样,几曾经惯。素国红乡,可有三生旧伴。

雪般脸。记东风、那回庭院。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