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随清调何人继,幸有荒村故宅存。
橘上蠹虫应屡变,草间眠鸭尚能言。
池亭暮雪兼风起,篱落春潮带雨浑。
人啖菊苗终竟别,屠沽犹自不登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弼的《甫里观》,通过对甫里古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的感慨。首句“天随清调何人继”暗示了昔日的繁华已逝,无人能再续前人的文采。接着,“幸有荒村故宅存”表达了对古老村庄和宅第留存的庆幸,暗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橘上蠹虫应屡变”通过橘树上的蛀虫比喻世事的更迭,暗示时间的无情流逝。“草间眠鸭尚能言”则以鸭子的鸣叫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也寓言人事的变迁中仍有生命的声音。
“池亭暮雪兼风起,篱落春潮带雨浑”描绘了季节变换中的景色,既有冬日的寒冷,又有春雨的湿润,展现了自然界的轮回与人生无常。
最后两句“人啖菊苗终竟别,屠沽犹自不登门”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生活的向往,即使在变迁中,那些简单的田园生活(如人们食用菊花苗)和市井风俗(如屠夫酒家)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但已经不再轻易被探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言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情的独特感悟。
不详
小作幽园傍宅开,只须数亩占楼台。
石移林屋秋云至,水带松江暮雨来。
径草散香迎过屐,砌花分影荫流杯。
人家园圃应无数,不似君能日几回。
远望披裘日几回,可堪江上暮寒催。
云飞旷野迎风断,雪洒长滩夹雨来。
马踏野桥嘶破板,鸟迷村路立高桅。
暂须移向疏篱泊,迁就惊春一树梅。
路才容马尽荒茅,谁识仙人旧钓鳌。
流水不随船影断,乱山犹带弹痕高。
春烟粉黑重生葑,暮雨灰红半拆桃。
今日故宫何处问,东风应长对江涛。
凭高望尽寂寥天,与我闲情共渺然。
平展暮云三百里,积停春水二千年。
沙洲横渡荆江雨,石塔遥分岳麓烟。
老我未闻飞剑术,想须今度遇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