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

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

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

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

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山石骨骼如方形斗斛,江边珍宝在浅滩捡拾。
清澈的池塘映着几案,破碎的月影洒落在杯盘。
年华老去仍怀念三位好友,一生贫困只有一箪食。
坚守的姿态用来警醒自己,秀美的景色也可当作食物。
祝你好运离开此地,凭借道义之眼看待世间。
这是东坡最后的赠予,如同严冬的霜雪照亮人心的寒冷。

注释

山骨:山石的骨骼。
裁:切割,比喻塑造。
方斛:方形的斗斛,古代量器。
江珍:江中的珍贵物品。
浅滩:水边的浅水区域。
清池:清澈的池塘。
碎月:破碎的月亮。
老去:年老。
三友:三位朋友。
一箪:一竹篮,表示简单的生活。
坚姿:坚定的姿态。
聊自儆:姑且自我警醒。
秀色:美丽的景色。
餐:当作食物。
髯卿: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友人。
舍:住所。
凭将:凭借,依靠。
道眼:道义的眼光。
东坡:苏轼的别号。
供:赠予。
霜雪:霜和雪,象征严寒。
照人寒:照亮人心的寒冷。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也称苏东坡)的作品,标题为《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生活态度的超脱。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自然而不做作的境界,"山骨"比喻坚硬的石头,"裁方斛"则是指雕琢成器,而"江珍拾浅滩"则形容水中的美石被拣拾起来,这些都是天然生成,不经人工雕琢。

"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月光如水,映照在桌案和酒杯之上,营造出一派超凡脱俗的意境。

"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 这里作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简单而不奢侈的态度。"三友"可能指的是古人所说的知音、知心和知趣的朋友,而"一箪"则是简朴生活的象征。

"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品味,即便是坚硬的石头,也能展现出自然之美,而秀美的事物更是可以享受和咀嚼。

"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 这里"髯卿"可能指的是朋友,而"凭将道"则是在叙述自己要如何地步行于山水之间,以此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 最后两句是作者以自称"东坡",表示这可能是他晚年的作品,而"霜雪照人寒"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超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生活态度豁达的一面。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寄友(其一)

忆子自昔乘羊车,数月不见今何如。

潭边日日看流水,恐有溯流双鲤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寄友(其二)

君家竹好别来久,有客解道今平安。

最忆窗西万竿绿,几番清影上儒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寄友(其三)

河南桥头旧酒垆,酒边曾共歌乌乌。

高楼百尺应频上,还有诗人共醉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寄友(其四)

谢家庄上分携日,一曲骊歌醉里听。

惆怅芳卿梦中意,人间无路寄叮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