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渊所作的《道出南浦见萧子庄十首》中的第七首。诗中表达了对前辈学者了斋的追思与对其学问传承的忧虑。
首句“了斋已复归黄壤”,以“了斋”指代某位逝去的学者,通过“归黄壤”这一形象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学者去世的哀悼之情。接着,“便恐人间此道微”一句,流露出对学问传承可能中断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责任感。
后两句“后代不知谁得法,祇今无复更传衣”,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虑。诗人提出疑问:在了斋之后,又有谁能继承他的学问之道?“得法”意味着获得真谛或精髓,“传衣”则暗喻传授知识或技艺。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学问失传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和对后世学者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去学者的追忆和对学问传承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和对后世学者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