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吕承奉至山从吕龙图晋伯辟秦州机宜

去日剧奔骥,新交非曩图。

怜君事业长,蔚若颐生须。

表东海者谁,君世有显儒。

端委论百揆,鞭弭雄千夫。

二陈诗礼伯,八荀纨绮雏。

尝闻达大家,可以济八区。

功名望圣世,忠孝自吾徒。

我昔拜秦州,词林炳于菟。

见谓可与言,锄荒而破觚。

刳中不宿秽,味道因有腴。

斯文望若人,颠沛一手扶。

白头远绥边,狐兔安足驱。

汲黯在朝廷,永绝淮南觎。

平叔不斗羌,事正今日须。

今君撰杖屦,还向府中趋。

问讯不弃捐,寄声亦疏迂。

何当质疑义,卖剑老樵苏。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过去的时光如疾驰的马,新结识的朋友并非早先所想。
敬佩你的长久事业,繁茂如颐生的胡须。
你是谁,能表东海之威?世间显赫的儒家学者。
你身着官服,议论天下百事,领导力强过千人。
你如同二陈诗礼的典范,八荀纨绮的后辈。
曾听说大才之人,能拯救八个区域。
在这个圣明的时代,我们追求功名,忠诚孝顺。
我曾拜见秦州,你在文坛如光芒四射的老虎。
人们认为我可以和你交谈,共同锄除学术荒芜,打破旧习。
内心纯净无垢,品味因此丰富。
你的文采如同期待的人,即使困顿也能扶持他人。
白发苍苍却远戍边疆,狐狸兔子怎能驱使你。
如同汲黯在朝,杜绝淮南的野心。
平叔无需与羌人争斗,如今正需处理正事。
如今你执笔著述,即将返回官府。
问候你,不会被遗忘,只因信件稍显疏远。
何时能质疑讨论,就像卖剑的老樵夫一样质朴。

注释

去日:过去的日子。
剧奔骥:疾驰的马。
新交:新认识的朋友。
曩图:早先的期望。
怜君:敬佩你。
蔚若颐生须:繁茂如胡须。
表东海:象征东海威严。
显儒:显赫的儒家学者。
端委:官服。
百揆:百事。
雄千夫:领导力强过千人。
二陈诗礼伯:典范诗人。
八荀纨绮雏:后辈才子。
达大家:大才之人。
济八区:拯救八个区域。
词林炳于菟:文坛光芒四射。
刳中不宿秽:内心纯净。
斯文望若人:你的文采。
颠沛一手扶:困境中扶持他人。
白头远绥边:白发远戍边疆。
狐兔:比喻小人。
汲黯:历史人物,以直言敢谏著称。
淮南:地名,指淮南王。
平叔:历史人物,指司马光。
斗羌:与羌人争斗。
撰杖屦:执笔著述。
府中趋:返回官府。
问讯:问候。
捐:遗忘。
疏迂:疏远。
质疑义:质疑讨论。
卖剑老樵苏:质朴如卖剑的老樵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送吕承奉至山从吕龙图晋伯辟秦州机宜》。诗人以奔腾的骏马比喻时光流逝,感叹旧友的变化,对吕承奉的才华和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当代的显儒,能处理政务且才情出众。诗人回忆自己在秦州的经历,称赞吕龙图的识人之明,并表达了对吕承奉忠诚报国的期许。诗中提到的"达大家"和"济八区",意味着吕承奉有能力和智慧影响社会。诗人祝愿他在新的任所继续发光发热,同时表达了对吕龙图的信任和支持,期待有机会与他深入讨论学问。最后,诗人以老樵苏自比,表示愿意随时解答吕承奉的疑问,展现出深厚的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充满了对人才的赞赏和对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送君

送君上马时,不道朝垆燠。

春风入木心,皮肌发红绿。

春风良易暮,那得勤行路。

且莫望南窗,胡蝶飞无数。

形式: 古风

送吴黯赴阙

我初官此君未来,君今去此我未往。

翻飞岂不慕缅邈,留滞何能悲鞅掌。

学道平生昧蹊径,半世端如走榛莽。

古人曾病田甫田,切磋安可去吾党。

东风消雪送鸿雁,南国连山生筱簜。

为当归梦五湖中,会有高名百寮上。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送张缗子望太常簿

张侯于我丈人行,十年江湖心乡往。

平生独立白雪曲,少时妙誉青云上。

胡为四十尚飘蓬,逢衣骑马邺城中。

将军宝帐簪履肃,开府画筵箫鼓雄。

况复儒宫饱闲暇,堂有丛书竹萧洒。

论文不厌夜经过,起看北斗插黄河。

相逢安得怨寂莫,仲宣楼头良可乐。

何当奇计出番禺,未应长檄开邛笮。

太常句稽亦不冗,少卿淑问清时重。

俎豆之事则尝闻,男儿读书业有用。

归去天边道路长,东风春草满池塘。

美人不来时晼晚,谁与玩此林间芳。

形式: 古风

送李知章下第归河北

斗鸡击剑邺王台,万古英雄死不埋。

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萤白首亦常材。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