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朱元直监税(其三)

池上千岩入晓光,无花草木自吹香。

眼随天霁山山见,心与秋清事事凉。

长啸响惊龙壑静,微吟思入雁云长。

未须摇落增悲慨,新报王师复洛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亮了千岩之上的池塘,虽无花草树木,却自然散发出香气。
随着天色放晴,眼前的山峦清晰可见,心情也如同秋天般清爽,万事皆宜。
长啸之声在山谷中回荡,令寂静的龙壑也为之一振,轻声吟唱引人思绪飘向远方的雁阵。
不必因季节更替而增添悲伤,因为新的消息传来,朝廷军队已收复洛阳。

注释

池上:池塘之上。
千岩:众多岩石。
晓光:清晨的阳光。
花草木:花草树木。
自吹香:自然散发香气。
眼随:目光跟随。
天霁:天空放晴。
山山见:一座座山峰清晰可见。
秋清:秋天的清新。
事事凉:每件事都感到清凉。
长啸:大声呼啸。
龙壑:深谷。
微吟:轻声吟唱。
雁云长:大雁飞过的云层。
摇落:凋零。
增悲慨:增添悲伤。
新报:新的消息。
王师:朝廷军队。
复洛阳:收复洛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开篇“池上千岩入晓光”,画面鲜明,晨曦初照,池塘之上,千岩竞秀,光影交错,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无花草木自吹香”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无声语言的感受,即便是没有鲜花盛开的装饰,草木也能散发出自然清新的芬芳。这两句不仅描写了景物,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情怀。

“眼随天霁山山见”,诗人以目代心,表明视线所及之处,都是那被雨水洗礼过后的清新山色。接下来的“心与秋清事事凉”则是情感的流露,秋季的清爽不仅让自然万物得到净化,也使得诗人的内心变得清澈、冷静。

在“长啸响惊龙壑静,微吟思入雁云长”的两句中,诗人以啸吟之声与大自然对话,这种自由自在的声音和思考,与远处的雁队相呼应,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以及心灵深处的宁静。

“未须摇落增悲慨”,诗人面对即将凋零的景象,并不感到悲伤,因为自然万物生长、衰败都是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豁达也体现了诗人的胸怀。

最后,“新报王师复洛阳”则是对国家大事的一种关切,传递着一种喜悦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相呼应的美好画卷。

收录诗词(299)

冯时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同年朱元直监税(其二)

秋风可拟借年光,晓觉新篘泼鼻香。

黄菊丹萸元妩媚,败荷衰柳自凄凉。

山才入眼身尤健,事不关心日便长。

欲把酒藤凌翠峤,醉馀起舞送重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同年杨元直持宪节湖南二首(其二)

犹记琼林插赐花,云霄翮断进涂赊。

形归静定几生柳,道叩虚无类煮沙。

晓落秋风惊白发,病瞻南极记丹砂。

愿分九鼎刀圭力,留得残年老种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同年杨元直持宪节湖南二首(其一)

天阔风高旆纛轻,江清沙白映扬舲。

西岷峻极开文纪,南斗昭垂并使星。

已见帆头湖水白,犹看柂尾蜀山青。

祇应直上裁天诏,楚甸风烟暂一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孙履道

平生心印久相传,出处穷通岂偶然。

且把新诗斟别酒,莫将离恨恼衰年。

步兵未必非奇士,太白惟知是谪仙。

待我休官彭泽去,约君同老白云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