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三大士像赞

岩岩天台,旷阔寰宇。大士不我,毫端莫取。

蜀客心狂,纤尘一缕。屈指拊掌,松石猛虎。

生涯何有,流传今古。静对虚堂,非谓无补。

形式: 押[麌]韵

鉴赏

这首诗《天台三大士像赞》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通过描绘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和对三大士形象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首句“岩岩天台,旷阔寰宇”以“岩岩”形容天台山的雄伟,同时“旷阔寰宇”则突出了其视野的辽阔,为全诗奠定了壮丽的背景。接下来“大士不我,毫端莫取”表达了对天台山中三位高僧的崇敬之情,暗示了他们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即便是最细微的笔触也无法完全捕捉到他们的伟大。

“蜀客心狂,纤尘一缕”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诗人自己面对天台山时的内心感受,既有狂喜也有细微的感动,体现了诗人情感的细腻与丰富。接着“屈指拊掌,松石猛虎”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同时也寓含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生涯何有,流传今古”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精神的传承与永恒,而非物质的存在。“静对虚堂,非谓无补”则是对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思的强调,即使在静默中面对空荡的厅堂,也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滋养与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三大士形象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宗教信仰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宋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达磨大师赞

振摇梁魏,斟酌皮髓。孰云西来,空椁而已。

素壁虚堂,少林熊耳。

形式: 押[纸]韵

百丈大师赞

慧灯续传,福庭宜敞。常住世间,水月镜像。

是谓丛林,大智百丈。

形式: 押[养]韵

杨岐和尚赞

闹市竿头呈戏,众眼曾惊。

栗棘蒲上横吞,诸方尽畏。宜阳秀水,萍实杨岐。

雨过云横,天高地下。

形式:

白云端和尚赞

纲纪著明,不忘付授。净空无际,如日处昼。

欲究根源,瞻之龙岫。

形式: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