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求道人

天工愦愦春无力,桃李颦心少颜色。

梦中矫首望三山,我是东南未归客。

岩壑交游人姓支,相思江月半成规。

遥知草木代说法,岂是画饼随儿嬉。

此身分不过朝市,何日相从拂衣袂。

岂容陶令载白莲,会作郑虔书落柿。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自然之力显得疲惫,桃花李花也失去了往常的鲜艳。
在梦中我抬头看向远方的三座山,我依然是未能回归东南的旅人。
在山川沟壑间游历的朋友姓支,思念之情如江月般弯弯曲曲。
我预感到花草树木也在传达着某种信息,难道只是空想中的美事供孩子们玩耍?
我的生活局限于尘世,不知何时能与你一同远离尘嚣。
怎能允许自己像陶渊明那样载满白莲,或许我会像郑虔那样在落柿上书写诗篇。

注释

天工:自然之力。
愦愦:疲惫、无力。
桃李:比喻美女或春天的花朵。
矫首:抬头。
东南未归客:指诗人自己尚未回到故乡。
岩壑:山川沟壑。
相思:深深的思念。
画饼:比喻空想中的事物。
朝市:指尘世、世俗社会。
拂衣袂:形容远离尘世、归隐。
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郑虔:唐代画家,以书法和绘画闻名。
书落柿:在落下的柿子上书写,象征创作或寄托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槔所作,名为《次韵寄求道人》。诗中透露出诗人的怀念与无奈。

“天工愦愦春无力,桃李颦心少颜色。”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并非温暖而是缺乏生机,桃花和李花都没有充足的颜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郁。

“梦中矫首望三山,我是东南未归客。” 诗人在梦中仰望着远方的三山(可能指道教的仙境),自称为未归的客人,表达了对遥远地方或精神家园的向往和不甘心中的隔绝感。

“岩壑交游人姓支,相思江月半成规。” 这里写到与姓支的人在岩壑之间交往,相思的意绪如同江上的明月,但这份情感尚未完全成熟或表达。

“遥知草木代说法,岂是画饼随儿嬉。” 诗人似乎知道远方的草木也能传递某种道理,但这种比喻却又像是儿童间互相追逐的游戏,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带有无奈和讽刺。

“此身分不过朝市,何日相从拂衣袂。” 诗人的身体似乎只能在朝市之间徘徊,不知何时能与朋友一同清洁衣物,隐含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岂容陶令载白莲,会作郑虔书落柿。” 这里提到的“陶令”可能是指陶渊明,“郑虔”则是一位擅长书法的人物。诗人似乎在询问是否能够像陶渊明一样乘着荷叶(白莲)漂泊,或者能否如同郑虔那样书写落柿的诗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通过文学艺术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充满了对远方美好世界的憧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84)

朱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梅花

阴阴雪意云垂地,曳策微行傍清泚。

眼明横路出江梅,烟瞑沙寒迷表里。

当年一梦山月明,依约瑶台见仙子。

俗缘掣肘意未了,弄出飞琼乱纷委。

摩娑铜狄岂须话,沧海扬尘固其理。

花神纵步来阆苑,羞怕唐昌偷玉蕊。

回风自作妆半面,泣露真成愁龋齿。

相看一笑岂易得,分与天香更清美。

那知脱屣尘寰去,顷刻蓬莱三万里。

黄昏谁伴醉乡归,天色无情淡如洗。

形式: 古风

自作挽歌辞

忧幽坐南轩,万壑取我囚。

疾雷且不闻,焉知草虫愁。

强颜理编简,阅世如东流。

滔滔竟不返,谁复操戈矛。

天涯念孤侄,携母依诸刘。

书来话悲辛,心往形辄留。

先茔托仙峰,山僧扫梧楸。

二女随母住,外翁今白头。

伯氏尚书郎,名字腾九州。

仲兄中武举,气欲无羌酋。

棣华一朝集,荆树三枝稠。

堂堂相继去,遗我归山丘。

漆园梦方觉,白衣云正浮。

凭陵若蹈空,何处停华辀。

故乡岂不怀,屋食良易谋。

自我识废兴,于天无怨尤。

平生喜闻诗,此诗当挽讴。

不须生刍奠,君从二兄游。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辛酉五月望简陈和仲

秀出雪峰一千众,挽回庐阜三十年。

赤乌白马吐杰句,黄花翠竹通幽禅。

竺师不假报文度,凿齿本自知弥天。

可怜乌石岭下路,榕叶炯炯凝云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徐彦猷以仇池诗句为韵作诗十四章见示答之

徐侯笔下波涛宽,新诗示我清且闲。

谁能辛苦学饭颗,格辙已到元和间。

春寒十日不出户,坐想江柳分烟鬟。

东坡老仙有奇句,析韵琢句光斓斑。

疾雷一洗牛蚁闹,羯鼓略惊桃李顽。

周郎知音亦已久,仲车著语谁当删。

大弨六钧古称重,汝自力弱无由弯。

胡为坎坎事嗤点,今古可笑儿童孱。

乡关春物入意匠,水光花气相回环。

莫嫌众口乱如沸,当见三耳生其颜。

嗟吾和诗虽已晚,识君妙意存高山。

告君诗妙须饮酒,社瓮一醉宁当悭。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