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送蔡汉长之官泷西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友人蔡汉长即将赴任泷西的深切关怀与勉励。
首联“干将雄气迥难干,莫谓师儒是素餐。”以干将剑的锋利和不凡之气,比喻蔡汉长的才华与志向,同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师长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这里暗含了对蔡汉长即将踏上仕途的期待与鼓励。
颔联“骐骥取途须待饱,蛟龙为雨贵能蟠。”通过骐骥(千里马)等待充足的食物才能发挥奔跑能力,以及蛟龙蓄势待发,预示着雨水的到来,来比喻蔡汉长在官场上的发展需要时间和机会,同时也暗示了他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颈联“百年况味尝应遍,万里曾行眼亦宽。”表达了对蔡汉长人生经历的肯定,认为他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见识过万里的广阔世界,这使得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心胸更加宽广。这里既是对蔡汉长个人成长的赞美,也是对其未来官场表现的期许。
尾联“入道久知无别诀,半安随处总安安。”点明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认为进入某种境界或领域后,无需特别的秘诀,只要能够适应并找到内心的平静,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到安心。这是对蔡汉长的进一步鼓励,希望他在新的职位上能够从容应对,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还蕴含了对人生、官场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陈恭尹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