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东坡谪居三适(其二)午窗曝背

清晨了公事,及午身得闲。

南荣有晴日,曝背于其閒。

稍稍阳光舒,融融和气还。

时携一册书,眼花纷斓斑。

倦即枕书卧,散尽腰脚顽。

清于三杯馀,甜胜一味跧。

人间有此适,不忧天公悭。

世人慕暖热,肉屏醉云鬟。

虽得一饷乐,忧喜常相关。

痴儿亦笑我,市中有樵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生活画卷,诗人赵秉文在午后的阳光中,享受着曝背的乐趣,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放松。诗中的“南荣有晴日,曝背于其閒”描绘了阳光明媚的午后,诗人置身于温暖的阳光下,享受着自然的恩赐。接着,“稍稍阳光舒,融融和气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阳光逐渐舒展,带来的是和煦的暖意。

诗人随身携带一本书,即使眼睛有些疲劳,也愿意沉浸其中,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时携一册书,眼花纷斓斑。倦即枕书卧,散尽腰脚顽。”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态度,也流露出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在疲倦之时,他甚至直接枕书而卧,让身体得到彻底的放松。

“清于三杯馀,甜胜一味跧。”这句话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状态的满足与享受。他认为,相比于世俗的奢华,这种清静与甜蜜更为珍贵。最后,“人间有此适,不忧天公悭。”诗人感慨,人间有这样的舒适与满足,就不必担心上天的吝啬。

而“世人慕暖热,肉屏醉云鬟。虽得一饷乐,忧喜常相关。”则揭示了世人的追求往往过于物质化,他们渴望温暖与热烈,却常常陷入忧虑与喜乐的循环之中,无法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痴儿亦笑我,市中有樵山。”这句以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观念的超脱,他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是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同市井中的樵夫一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午后曝背这一日常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观念的超脱,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拟东坡谪居三适(其三)夜卧煖炕

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

斗粟换束薪,掉臂不肯酬。

日粜五升米,未有旦夕忧。

近山富黑瑿,百金不难谋。

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

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

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

田家烧榾柮,湿烟泫泪流。

浑家身上衣,炙背晓未休。

谁能献此术,助汝当衾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仿圣俞月出断岸口二首(其一)

末伏暑尚在,雨点落未落。

梦觉起视夜,缺月挂屋角。

形式: 古风

仿圣俞月出断岸口二首(其二)

残星横斜河,晨鸡号天风。

幽人窗中眠,纱厨明秋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长白山行

长白山雄天北极,白衣仙人常出没。

玉龙垂爪落苍崖,四江飞下天绅白。

匹马渡江龙飞天,云起侯王化千百。

至今甲第多属籍,时清毬马争驰突。

锦鞯貂帽猎春风,五陵豪气何飘忽。

前年胡骑瞰中原,准拟长城如削铁。

君家兄弟真连璧,胸中十万森戈戟。

向来论事天子前,汉廷诸公动颜色。

心知不易一囚命,顾肯贪功事无益。

西南方面应时须,帝曰来前无汝易。

从来十益不补损,三辅萧条半荆棘。

瘦妻曳耙女扶犁,惟恐官军缺粮给。

呜呼疮痍尚未复,且愿休兵养民力。

老夫谬忝春官伯,白首书生不经国。

伫公功成归庙堂,再献中兴二三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