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一日舟泊端江骤雨忽至望王础兄寓阁不得相就承诗见贻次韵奉答

潇潇淅淅满河干,小阁扁舟各坐看。

旧雨恰来云自合,新烟初试食犹寒。

悠扬逝水心俱远,只尺行泥路亦难。

自有晴空生旭日,高天不用羡飞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过后的一日,诗人乘舟泊于端江,突遇骤雨的情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与人情的温暖交织。

首联“潇潇淅淅满河干,小阁扁舟各坐看”描绘了雨势之大,雨点敲打在河面上,诗人独自坐在小舟上,透过小阁窗,观赏着这雨景。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潇潇淅淅”与“小阁扁舟”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雨势的猛烈,也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静谧。

颔联“旧雨恰来云自合,新烟初试食犹寒”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雨后云雾缭绕,仿佛是老朋友恰好到来,而新烟初起,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但生活中的温暖与希望并未消散。这里通过“旧雨”和“新烟”的意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期待。

颈联“悠扬逝水心俱远,只尺行泥路亦难”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逝去的时光如同流水般悠长,人们的心灵也随之飘远;即使近在咫尺,路上的泥泞也让人感到难以前行。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尾联“自有晴空生旭日,高天不用羡飞翰”则是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表达。尽管当前遭遇风雨,但总有阳光照耀之时,就像高空中飞翔的鸟儿一样,自由自在。这里以“晴空生旭日”象征未来的光明与希望,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相信美好终将到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对未来的憧憬,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上巳后一日王孝扬将军招同张桐君梁药亭屈翁山张超然家献孟集倚剑堂时牡丹盛开即事分赋

折简相招路未遐,群贤毕至兴弥嘉。

春风好续兰亭会,南国今开洛下花。

戏彩衣边疑舞袖,惊人诗里见馀霞。

明朝定有江郎笔,传出山阴内史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又得五歌

身在簪缨志薜萝,登坛年少古谁过。

彤弓棨戟清风在,曲槛疏帘暇日多。

会向交南标一柱,曾从天上挽明河。

青春解带尊垒外,坐对名花奏雅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四月十日潘亚目招同王础臣汪寓昭查德尹徐序仔梁药亭林叔吾王紫巘集视苍楼送春分得八庚

郭中登阁万峰呈,笑指江帆历越城。

远道未知芳草歇,高窗先见夏云生。

衰年作别唯须酒,空谷相求岂待莺。

尚有此宵春不尽,归途无惜月同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查德尹

前年君自潇湘至,江上维舟初擘荔。

今年荔子尚青青,数日扁舟不肯停。

问君此别将何适,五月风涛下洞庭。

君山一点青在眼,江汉双流何限情。

送君心已登黄鹤,更向天边念脊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