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

先王制礼经,祠为国大事。

孟春祭风师,刺史敢有二。

斋戒升于坛,拜手首至地。

所祈动以时,生物得咸遂。

勿鼓江海涛,害我舟楫利。

昊天六七月,会有雷雨至。

慎无吹散去,坐使百谷悴。

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际。

乃可驱云烟,以喜万人意。

愿君入薰弦,上副吾皇志。

阜财复解愠,即为天下赐。

八使重古礼,作诗歌祭义。

诚欲通神明,非徒奖州吏。

贤哉推此心,良以警有位。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代君王制定礼仪,祭祀视为国家大事。
春季首祭风师,刺史岂敢有丝毫违背。
斋戒后登坛祭拜,双手合十直到触及地面。
祈祷顺应时节,万物生长都能顺利。
禁止鼓动江海波涛,以免妨碍船只航行。
夏季六七月间,雷雨将至,请勿扰动云海。
切勿让风雨散去,以免庄稼受损。
秋季十五夜晚,明月挂天边时,
方能驱散云雾,带给人们欢喜。
希望您遵循薰香之礼,符合我皇的心愿。
增加财富,缓解怨气,便是对天下人的恩赐。
八个使者重申古礼,歌诗祭祀以示敬意。
此举旨在通达神明,而非仅奖赏地方官员。
如此贤德之心,实为警醒在位者。

注释

祠:祭祀。
刺史:古代地方长官。
斋戒:祭祀前的洁净准备。
坛:祭祀用的台子。
生物: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舟楫:船只。
昊天:天空、上天。
解愠:消除怨气。
八使:指执行祭祀职责的官员。
神明:指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
有位:指在位的官员或统治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祭祀风师的诗,表达了对古代礼仪的尊重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中提到先王制定的祭祀制度,将祭风视为国家的大事,强调刺史在这一活动中的重要责任。诗人斋戒后登坛祭祀,祈祷风调雨顺,不仅关注航海安全,也期待秋夜明月能带来丰收与喜悦。

诗中还寄寓了对地方官员赵学士的赞扬,希望他能秉持皇帝的意愿,通过祭祀活动增加财富,缓解百姓疾苦,从而惠及天下。同时,诗人借此机会强调恢复古代礼仪的重要性,不仅是通达神明,更是对各级官员的一种警诫,倡导他们效仿这种尊崇传统、关爱民生的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体现了范仲淹儒家仁政的思想。

收录诗词(315)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字:希文
  • 生卒年:989-1052年

相关古诗词

绛州园池

绛台史君府,亭阁参园圃。

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

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

静境合通仙,清阴不知暑。

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形式: 古风

览秀亭诗

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

谢公创危亭,屹在高城头。

尽览洲中秀,历历销人忧。

作诗刻金石,意垂千载休。

我来亭蚤坏,何以待英游。

试观荆棘繁,欲步瓦砾稠。

嗟嗟命良工,美材肆尔求。

曰基复日搆,落成会中秋。

开樽揖明月,席上皆应刘。

敏速迭唱和,醺酣争献酬。

老子素不浅,预兹年少俦。

九日重登临,凉空氛气收。

风来雁声度,云去山色留。

西郊有潭菊,满以金船浮。

雅为君子寿,外物真悠悠。

过则与春期,春时良更优。

焰焰众卉明,衮衮新泉流。

箫鼓动地喧,罗绮倾城游。

五马不行乐,州人为之羞。

亭焉讵可废,愿此多贤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刘牧推官之兖州

相国镇东鲁,开閤多英豪。

羡子赋从军,壮思如波涛。

当有非常遇,所得连六鳌。

故人孙复之,卧云生二毛。

或作梁甫吟,秋风共呼号。

翩翩草檄外,可与相游遨。

益以夫子心,万物都一毫。

此行名与节,须似泰山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送陈瑰秀才游金陵

君有江南行,为君歌以喜。

龙盘山万曲,练静江千里。

江山不可空,台星照吴中。

古来王谢地,今有周召风。

而间杨与郑,万丈光相映。

煌煌聚宰府,金陵一何盛。

此去知已贤,雅客情无边。

白云起江树,明月逐江船。

云月共徘徊,优哉如游仙。

归来笑春风,白日登青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