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裴云山

南山高且深,竹深带流水。

先生庐其中,迥若崆峒子。

雪发覆两肩,深悟造化理。

手注三体诗,名满四海耳。

时以诗名家,亦来质疑似。

我本浪得名,长挂春风齿。

乃识先生心,非非还是是。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南山又高又深远,竹林深处有流水声。
隐士居住在这其中,犹如崆峒山中的仙人。
白发披肩显智慧,深刻理解自然法则。
他亲手撰写三体诗,名声传遍天下。
他以诗闻名,也乐于解答他人疑惑。
我原本只是虚名,常被春风拂面。
如今我了解了先生,他的见解真实无误。

注释

南山:指代高山。
深:深远。
竹深:竹林幽深。
流水:流水声。
先生:指隐士。
崆峒子:比喻仙人。
雪发:白发。
造化理:自然法则。
三体诗:古代诗歌体裁。
名满四海:名声远播。
质疑似:提出疑问。
浪得名:虚有其名。
春风齿:春风般的赞美。
乃识:于是了解。
非非还是是:真实无误的见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南山的高人形象。"南山高且深,竹深带流水",展现了山势险峻、竹林幽深的环境,流露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气息。诗人称其为"先生庐其中,迥若崆峒子",将隐士比作传说中的仙人,暗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雪发覆两肩,深悟造化理",通过描绘隐士满头白发的形象,赞美他饱经世事,对自然法则有着深刻的理解。"手注三体诗,名满四海耳",说明这位先生不仅在生活上超然,还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歌广为人知。

"时以诗名家,亦来质疑似",表明人们对他的诗才和见解充满敬意,甚至会向他请教。诗人自谦为"我本浪得名,长挂春风齿",表示自己只是虚名在外,而真正认识了这位先生后,感叹"乃识先生心,非非还是是",表达了对先生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品质的钦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士裴云山的描绘,赞美了他的智慧、才华和高尚品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真知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

林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丛花.括杜工部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落井眼花圆。

汝阳三斗朝天去,左丞相、鲸吸长川。

潇洒宗之,皎如玉树,举盏望青天。

长斋苏晋爱逃禅,李白富诗篇。

三杯草圣传张旭,更焦遂、五斗惊筵。

一笑相逢,衔杯乐圣,同是饮中仙。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木兰花慢.括李白将进酒

黄河天上派,到东海、去难收。

况镜里堪悲,星星白发,早上人头。

人生尽欢得意,把金尊、对月莫空休。

天赋君材有用,千金散聚何忧。请君听我一清讴。

钟鼎复奚求。但烂醉春风,古来惟有,饮者名留。

陈王昔时宴乐,拼十千、斗酒恣欢游。

莫惜貂裘将换,与消千古愁。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押[尤]韵

水调歌头.括东坡后赤壁赋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

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

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

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

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

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

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括范文正听真上人琴歌

耿耿银潢净,窗月莹如冰。

朱丝一扣,万籁不起冷光凝。

千古遗音犹在,一洗淫哇郑卫,北里与南陵。

孰识兴亡事,哀乐不同情。咽流泉,戛鸣玉,击浮金。

老龙啼晓,幼猿忽复暮山吟。

为我临风再奏,仙鹄翩翻十二,感物一何灵。

此曲谁当听,四海有知音。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