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给事知越州(其二)

曾乘使君马,数上豫章楼。

北阙领新命,西山追旧游。

使星催县弩,乡月伴仙舟。

却顾区区者,风波鬓已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曾经骑着使君的马,多次登上豫章楼。
在京城接受新的任命,西山重游旧时足迹。
朝廷的使者催促着县里的弓箭手,故乡的月光伴随着归来的仙舟。
回头看看那些平凡的人,风霜已经染白了我的双鬓。

注释

使君:指州郡长官。
豫章楼:古代地名,位于江西南昌,此处代指高处或名胜之地。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西山:泛指旧游之地。
使星:指使者乘坐的星象,象征朝廷的命令。
县弩:县里的弓箭手,可能指地方官员的军事力量。
乡月:故乡的月亮,表达思乡之情。
仙舟:形容船只如仙人所乘,有超凡脱俗之意。
区区者:谦辞,指自己。
风波:比喻世事的艰难和变故。
鬓已秋:形容头发斑白,暗示年华老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充的作品,名为《送程给事知越州(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曾乘使君马,数上豫章楼。”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过去随官吏乘坐官府的马匹,多次登上豫章楼的情景。这里的“豫章楼”很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但在这首诗中它更多地象征着一种政治权力和文化繁华的场所。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既展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也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北阙领新命,西山追旧游。”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北阙接受新的使命,以及追寻往昔时光到西山的情景。“北阙”通常指宫殿前的高台,这里可能是指某个朝廷的象征性地点。而“西山”则常与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这里,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己从官场的繁忙到自然山水间追寻旧日情怀的转变。

“使星催县弩,乡月伴仙舟。”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使星”指的是夜空中的星辰,而“催县弩”则可能是比喻时间的流逝或工作的紧迫性。乡月伴仙舟,则是一种诗意化的表达,意味着在家乡的明月下,与仙境般的船只为伴。

“却顾区区者,风波鬓已秋。” 最后两句则是对过去经历和现实状况的一种反思。诗人回首往事,对于那些平凡而又充满波折的人生经历感到既有所失落,又有所感慨。“风波”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而“鬓已秋”则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个人生命历程中变化与流逝的感悟。

收录诗词(10)

吴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招题院静照堂

人说招题好,师从静照来。

亲携玉堂句,徐叩荜门开。

好事能如此,题诗岂易哉。

明年得东守,系舸一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众乐亭

使君新自四明归,邀我同为众乐诗。

山川可爱惜不见,昼想夕思心为罢。

恍然神遇若有得,赍身乃在天之涯。

涨海连空四无岸,天吴却坐鲛人观。

以手挥弄日月丹,能令桑田变瀰漫。

海边偶到山城中,山城二月多春风。

牛羊闲暇夕阳晚,楼阁参差朝雾浓。

一泓山溜佛头绿,环以翠屏屏六曲。

人烟扰扰事嬉游,落花啼鸟更汀洲。

中为台榭斗十二,上有藻井排文楸。

旁人指点此何许,云是四明行乐处。

此乐为民非为身,始是集贤钱使君。

使君风韵谁之比,政事次公诗短李。

醉凭熊轼劝耕畴,狂取螺杯翻舞袂。

侬爱使君君勿归,诏书夺之知何为。

闻侍玉皇香案侧,银台深阻无消息。

意迷却悟坐空斋,忽省君诗昨日来。

叠纸为君书所见,不知众乐诚然哉。

形式: 古风

句(其一)

南郭迎天使,东郊诏隐人。

形式: 押[真]韵

句(其二)

压角旧仪烦阁老,濡毫逋责费公移。

形式: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