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贤上人归云门庵

云门秀色连云居,石林参天冬不枯。

溪回彷佛菜叶下,路转崔嵬茆屋孤。

上人一口尽诸佛,肯顾世上群儿愚。

独寻庞老不惮远,此事古有今人无。

我穷活计依精庐,千年香火勤朝晡。

远来无物可祗待,苦笋淡粥同斋盂。

翻然别我出门去,春雨趁耕姜芋区。

不须领众强自苦,一庵高卧真良图。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云门庵的自然美景与僧侣的生活情境,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

首句“云门秀色连云居”,以“云门”为中心,描绘出一片与天空相连的秀美景色,展现出云门庵的地理位置之独特与环境之清幽。接着,“石林参天冬不枯”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自然景观,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石林依然生机勃勃,不显枯萎,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

“溪回彷佛菜叶下,路转崔嵬茆屋孤”两句,通过溪流和小路的变化,以及茅屋的孤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云门庵的隐逸之感。

“上人一口尽诸佛,肯顾世上群儿愚”一句,赞美了云门庵的僧侣(上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领悟,以及他们对世俗的超脱,不为世间的愚昧所动。

“独寻庞老不惮远,此事古有今人无”则表达了对云门庵僧侣追求精神自由与古道西风瘦马般的生活方式的赞赏,这种行为在古代虽有先例,但在现代社会却极为罕见。

“我穷活计依精庐,千年香火勤朝晡”两句,诗人自述自己虽生活贫困,但依靠寺庙生活,每日勤奋地进行早晚的宗教仪式,体现了他对佛教生活的虔诚与坚持。

“远来无物可祗待,苦笋淡粥同斋盂”描述了云门庵僧侣简朴的生活,即使是远方的访客,也无需准备过多的礼物,只需与他们一同品尝苦笋淡粥,共度斋食时光。

“翻然别我出门去,春雨趁耕姜芋区”表现了僧侣离开庵堂,投身于农耕生活的情景,春雨中忙碌的身影,既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亲近,也体现了生活的实际意义。

最后,“不须领众强自苦,一庵高卧真良图”表达了诗人对云门庵僧侣生活方式的认同与向往,认为独自一人在庵中静修,远离尘嚣,才是真正的幸福与解脱之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云门庵及其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禅宗思想及简朴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送秀老住南岳上封寺

人生孰不营,世事复见羁。

独有山居佳,古语不我欺。

君今视霄汉,已与诸佛期。

而我在泥滓,未免高人嗤。

劝君安此山,老大将何之。

底处不相见,勿言长别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久雨溪涨寿朋惠示长句次韵一首

缘云细路投僧坊,路边松楠森自行。

初来紫竹半含箨,白花忽已吹垂杨。

念昔联翩背京洛,于时初登君子堂。

还朝我执太史笔,侍宴君持光禄觞。

由来用舍判殊路,玉堂绛阙遥相望。

公车推轮下庾岭,我舟捩柁辞黄冈。

艰难晚厄汝溪上,天雨属闻颓院墙。

不忧漏湿有新句,醉墨在纸犹淋浪。

桃花水涨鸟不渡,安得奋飞来我旁。

夜来颠风起天末,起占初日照屋梁。

明窗洗砚午阴寂,前荣观棋春昼长。

百年未满且挈挈,万缘顿息宁皇皇。

更能伴我千钟饮,径欲因公倒橐装。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沩山显化士往印经

石路天新雨,问僧何日来。

云求法舍利,庶用镇崔嵬。

我有一句子,不从黄卷开。

相逢未可举,伫子卞山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谢彰上人远自云门见访

君参云门禅,不远为君说。

千里访衰翁,草鞋三寸雪。

此间禅亦无,一味有衰拙。

乞君煮菜方,归与云门啜。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