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

金毫五百几龙尊,隐隐香山圣迹存。

方广寺开无俗路,优昙花现有灵根。

一峰突岸临天壁,双涧淙桥透石门。

今日不将心洗尽,更从何处觅真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五百金毫装饰的龙尊,隐约可见香山圣地的遗迹留存。
方广寺坐落在清静无人的路径,优昙花的灵根如今依然可见。
一座山峰突兀地临靠天边的峭壁,双涧流水穿过石门潺潺作响。
今日若不洗涤心灵的尘埃,又从哪里寻觅那真实的源泉呢?

注释

金毫:精致的金色毫毛装饰。
龙尊:龙形的贵重器物。
香山:著名的山名。
圣迹:神圣的历史遗迹。
方广寺:一处寺庙名。
无俗路:清净无人的路。
优昙花:传说中的稀有植物。
灵根:象征着灵性或神圣的根源。
一峰:一座山峰。
突岸:突出的岸边。
天壁:天空般的峭壁。
双涧:两条溪流。
石门:由石头构成的门。
心洗尽:洗净心灵。
真源:真实的源泉,可能指精神或真理的源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佛教圣地,金毫五百几龙尊表现了佛寺中庄严肃穆的气氛。香山圣迹存暗示这里保有佛陀或高僧的足迹,具有崇高的宗教意义。方广寺开无俗路则表明这条道路超脱世俗,是通往心灵净化之地的途径。优昙花现有灵根,优昙花在佛教中象征智慧和精神洁净,这里指的是花朵绽放或是比喻着某种高尚的情操。

一峰突岸临天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势图景,双涧淙桥透石门则写出了清澈的溪流和古老的桥梁与石门相呼应的画面。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今日不将心洗尽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净化的渴望,而更从何处觅真源则是对精神追求和探索的深层次提问,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精神家园的寻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心灵净化和精神真理的追求。

收录诗词(125)

杨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华胥台

歌舞飘飘百尺台,半天龙麝散香煤。

初愁翠袖凌风去,却骑飞鸾下月来。

云杪一声闻玉笛,露华千点落金杯。

我缘众乐狂方盛,园锁从教日日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早过天竺呈明智及同游二老

雨夜灵峰卧竹床,平明屐齿到云堂。

门前雨过新溪满,石上风回旧草香。

山抱钟声圆不散,雪铺瓦面冷无光。

理公莫怪诗相恼,今日偕行总姓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

零落东山老佛师,古来独往似君稀。

雪边气候春将破,林下神情句欲飞。

后日当寻慧远社,何人更赠大颠衣。

一篇感发浑闲事,须脱青衫动少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和酬

不问猿崖鸟道深,携筇著屐伴君寻。

山中桂子惊寒夜,雪后梅花偪岁阴。

欲住更逢青眼顾,相看须尽白头吟。

他年若续高僧传,未放汤休与道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