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妆

门掩黄昏,画堂人寂,暮雨乍收残暑。

帘卷疏星门户悄,隐隐严城钟鼓。

空街烟暝半开,斜日朦胧,银河澄淡风凄楚。

还是凤楼人远,桃源无路。

惆怅夜久星繁,碧空望断,玉箫声在何处。

念谁伴、茜裙翠袖,共携手、瑶台归去。

对修竹、森森院宇。曲屏香暖凝沈炷。

问对酒当歌,情怀记得刘郎否。

形式: 词牌: 八宝妆

翻译

夕阳余晖中门扉紧闭,画堂内寂静无声,傍晚的雨刚停,残暑尚存。
窗帘微启,稀疏的星光映入门廊,远处城楼的钟鼓声隐约可闻。
空荡街道上烟雾弥漫,斜阳昏暗,银河清晰,晚风带着凄凉。
凤楼中人儿远离,通往桃源的路已消失不见。
夜晚漫长,满天繁星,我望穿碧空,玉箫声却不知何处飘渺。
思念着谁,能与她共执素手,一同回到瑶池仙境。
面对茂密的修竹,深院静谧,曲屏上燃着温暖的香,沉香烟袅。
举杯问明月,是否还记得那对酒当歌的情怀,如刘郎般深情。

注释

黄昏:傍晚的太阳。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残暑:残留的暑热。
帘卷:卷起窗帘。
严城:城墙。
钟鼓:报时的钟鼓声。
空街:空旷的街道。
银河:天上的银河。
风凄楚:晚风凄凉。
凤楼:富丽的楼阁。
桃源:理想中的乐土。
惆怅:忧郁,失落。
星繁:星星众多。
玉箫:美玉制成的箫。
茜裙翠袖:红裙绿袖,形容女子服饰。
瑶台: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
森森:茂盛的样子。
沈炷:燃烧的沉香。
对酒当歌:一边饮酒一边唱歌。
情怀:情感。
刘郎:借指有情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惆怅的夜晚场景。门窗紧闭,黄昏时分,画堂内人静悄无声,只有暮雨初歇,带走了夏日的余热。帘卷起映出寥寥星光,从门户间透过,隐约传来严城里的钟鼓声。街道上烟雾弥漫,斜阳透过薄云散发朦胧光线,银河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清淡,而风中带着凄楚。

诗人提到“还是凤楼人远,桃源无路”,这不仅是对远方美好而难以企及之地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美好境界无法触及的哀愁。夜深星辰繁多,碧空辽阔望眼欲穿,却只能听到玉箫悠扬的声音在某处回荡。

“念谁伴、茜裙翠袖,共携手、瑶台归去”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情深之人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画面上是修竹成林,院宇森严,而曲屏后的香气浓郁,却也只能令人沉醉。

最后,“问对酒当歌,情怀记得刘郎否”则是一种无奈与自嘲。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是否应该借酒浇愁,或者说是用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刘郎”此处或许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情人,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记忆之深刻。

这首词作充满了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孤寂与凄凉。

收录诗词(19)

刘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花心动

偏忆江南,有尘表丰神,世外标格。

低傍小桥,斜出疏篱,似向陇头曾识。

暗香孤韵冰雪里,初不怕、春寒要勒。

问桃杏贤瞒,怎生向前争得。省共萧娘笑摘。

玉纤映琼枝,照人一色。

澹粉晕酥,多少工夫,到得寿阳宫额。

再三留待东君看,管都将、别花不惜。

但只恐、南楼又三弄笛。

形式: 词牌: 花心动

转调满庭芳/满庭芳

风急霜浓,天低云淡,过来孤雁声切。

雁儿且住,略听自家说。

你是离群到此,我共那人才相别。

松江岸,黄芦影里,天更待飞雪。

声声肠欲断,和我也、泪珠点点成血。

一江流水,流也呜咽。

告你高飞远举,前程事、永没磨折。

须知道、飘零聚散,终有见时节。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屑]韵

菩萨蛮(其二)夏

簟纹双映冰肌艳。艳肌冰映双纹簟。窗外竹生风。

风生竹外窗。点红潮醉脸。脸醉潮红点。

廊上月昏黄。黄昏月上廊。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一)春

小红桃脸花中笑。笑中花脸桃红小。垂柳拂帘低。

低帘拂柳垂。袅花风鬓绕。绕鬓风花袅。

归路月沈西。西沈月路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