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

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

不厌楚山路,祗怜襄水清。

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

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

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

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踏上往襄阳的旅程,心中充满了对故人和旧地的思念。诗人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

"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一句,设定了整个行进的背景。官员踏上了前往襄阳的旅途,心中怀念着那些在汉阳的老朋友。

"不厌楚山路,祗怜襄水清"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人对那蜿蜒曲折的楚地之路和清澈见底的襄江之水都感到依依不舍。这里的“不厌”和“祗怜”,均表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无法释怀的深情。

"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则是具体的地理描写,通过提及特定的地点,如习家宅院和夫人的城堡,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景物的观察,还隐含着对往事的追忆。

"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描绘了一日之中的旅程,诗人在橘花香气中安歇,在清晨穿梭于绿意盎然的桐叶间前进。这里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时间流转和自然景物的美好。

"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一句,似乎是诗人对自己职责的一种反思或自勉。他认识到作为官员,要避免给民众带来伤害,并且在执行法律时要保持公正无私。这里体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操守。

"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则是诗人对旅途中的片刻安宁和即将到来的忙碌的写照。在“青门”这个具体的地方获得短暂的休憩后,他又不得不在斜阳之下继续赶路。这里透露出一种行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怀和旅途中的种种思考。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

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

山厨竹里爨,野碓藤间舂。

对酒云数片,捲帘花万重。

岩泉嗟到晚,州县欲归慵。

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

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送严维下第还江东

勿叹今不第,似君殊未迟。

且归沧洲去,相送青门时。

望鸟指乡远,问人愁路疑。

敝裘沾暮雪,归棹带流澌。

严子滩复在,谢公文可追。

江皋如有信,莫不寄新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

授钺辞金殿,承恩恋玉墀。

登坛汉主用,讲德蜀人思。

副相韩安国,黄门向子期。

刀州重入梦,剑阁再题词。

春草连青绶,晴花间赤旗。

山莺朝送酒,江月夜供诗。

许国分忧日,荣亲色养时。

苍生望已久,来去不应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庐郎中除杭州赴任

罢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

海云迎过楚,江月引归吴。

城底涛声震,楼端蜃气孤。

千家窥驿舫,五马饮春湖。

柳色供诗用,莺声送酒须。

知君望乡处,枉道上姑苏。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