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独

饮酒或濡首,作诗防呕心。

疾走欲避影,不如常处阴。

阶前享明月,但鼓无弦琴。

清风傥相过,付之修竹林。

一静服群动,万缘宁我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静独》,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崇尚。首句“饮酒或濡首”描绘了诗人可能通过饮酒来放松心情,但更注重的是内心的平静;“作诗防呕心”则暗示诗人在创作时力求避免过度的情感投入,保持内心的清澈。

“疾走欲避影,不如常处阴”进一步强调,诗人认为逃避现实不如在静谧的环境中寻求安宁,这里的“阴”不仅指物理上的阴暗,也象征着内心的宁静。“阶前享明月,但鼓无弦琴”描绘出诗人独自享受月光,弹奏无声之琴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清风傥相过,付之修竹林”表达了诗人期待清风来访,与自然融为一体,寄情于竹林之中,流露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一静服群动,万缘宁我侵”则是点题,表明在这样的静谧中,诗人能够平息世事纷扰,让万物的喧嚣无法侵扰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静观内心、超脱尘世的禅意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内省和自然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丁巳年七月二十一日祷雨中元水府八月六日展谢祠下皆被旨也然祷后越七日始雨神所为耶其不然也审自神出不无愆期之尤有如不然神之饕上赐也多矣为诗以问之

奉祝出阊阖,祷雨祠中元。

陈祠信已荐,拱俟心亦虔。

山云屡触石,散去如飞烟。

惭衷迫秋阳,汗流颈徒延。

趑趄念亡状,归马不敢鞭。

云台欲旬浃,蹇兆方解悬。

皇慈喜嘉霔,报贶礼弗偏。

谓乃百神功,共相成丰年。

遣昨致祠吏,奔趋各如前。

我载谒水府,意惑口莫言。

黄屋四海心,责已汤未贤。

抑畏动黎庶,精诚格高圆。

正恐三日雨,帝敕下九天。

神令享丰报,然乎其不然。

贪功认有者,鄙贱人所怜。

神聪冠四渎,宜弗蹈尔愆。

益思赞元化,后效图所先。

小臣此将命,芒刺终未捐。

形式: 古风

丁未四月与李叔佩还钱塘道浦江井坑岭赋此诗

扁舟绝惊涛,芒履陟修岭。

跻攀虽小劳,窈窕岂人境。

巨石开双关,有道细如绠。

其中渐宽虚,阔步随所逞。

古木垂嘉阴,一覆馀里顷。

寂寂艳山花,沈沈晦龙井。

时有飞泉落,喷薄珠玉冷。

毛骨皆清凉,反顾发深省。

麋鹿闻人声,骇去山之顶。

春禽正对弄,决起不留影。

岂知道上翁,甚爱幽独景。

如何蒙鄙外,一笑不相领。

负负出前山,迟疑梦初醒。

形式: 古风

几先坐上赠友人

去岁吴江秋水平,系船聊得一班荆。

相思只道心长折,此会那知眼再明。

离合悲欢言不尽,东西南北恨还生。

劝君勿复吝杯酌,漏箭铭盘将五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十二月二日腊祭前一日致斋惠照呈清叟察院三绝(其二)

腊祭精严古院幽,邻房不敢对茶瓯。

何时芒履扶筇竹,度岭相寻溪岸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