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上人还万寿寺

京国几时留,匆匆两月周。

禅从逆境打,衲到暑天收。

作礼辞僧伴,挑包上客舟。

将何偿此役,速拣好山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杨循吉的《琼上人还万寿寺》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琼上人即将离开京城返回寺庙的送别情景。首句“京国几时留”表达了对琼上人在繁华都城逗留时间之短的感慨,暗示了离别的匆忙。次句“匆匆两月周”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短暂。

第三句“禅从逆境打”寓意琼上人通过修行在逆境中磨砺心性,体现了佛教中的坚韧与智慧。第四句“衲到暑天收”则写出了僧人的生活节俭,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坚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

第五、六句通过“作礼辞僧伴,挑包上客舟”展现了分别的场景,琼上人向僧侣同伴行礼告别,然后独自挑着行囊踏上归途。最后一句“将何偿此役,速拣好山游”表达了诗人对琼上人回归自然、寻求心灵宁静的期待,希望他能以游历名山来作为这次旅程的回报。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又寓含了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收录诗词(70)

杨循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旦公往宝积寺

古庙石湖边,为僧今几年。

开堂小游戏,出世大因缘。

生死一梦耳,江山常炽然。

遥知末句子,不肯向人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果前堂南归

云水飘然一老僧,头颅种种貌棱棱。

人间正果修将满,天下名山遇即登。

向外见来终不实,从前学得是无能。

此归莫向舟中结,且卧随身七尺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送楚岩往支硎山

昔有支公者,曾为此山客。

至今石磴上,犹存马蹄迹。

寒泉出傍涧,散漫流不息。

何人作大字,笔势甚奇特。

岩岩圆通殿,飞构烂金碧。

春来香火盛,倾城出游适。

施钱日满钵,来往恒络绎。

世人竞刀锥,于此乃不惜。

我当少年时,一岁尝一即。

提携随父兄,娱览常至夕。

别来已几时,何啻十年隔。

此山是名山,先从晋时辟。

非有高行僧,何堪主其席。

今师遂当往,远续前人迹。

我今何以赠,小偈聊塞责。

切烦大士前,我为启胸臆。

慧眼无不观,是物皆润泽。

如何不见我,困此尘俗役。

愿垂杨枝露,洒我一点滴。

不愿官禄高,不求财宝积。

但愿尘劳中,早脱奔走厄。

无灾复无难,居家作禅伯。

保此清净正,永离种种色。

与师结晚交,来著登山屐。

形式: 古风

鄂首座还山

病中承数过,清话一炉香。

对食同甘菜,忘形不下床。

壁问间笠破,门外倚藤方。

惆怅明朝别,何人访闷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