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所作的《题凤浦方氏梧竹轩》,通过对凤鸟传说和梧竹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人才凋零的感慨。首句“凤鸟曾闻此地过”借凤鸟的典故,暗示了此处有过不平凡的历史过往。次句“至今梧竹满丘阿”描绘了梧竹繁茂的景象,寓意着岁月流转,物是人非。
第三句“政怀剪叶书周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记载的怀念,希望能像古人那样记录下世事沧桑。然而,“却恨翻枝入楚歌”又暗示了时局动荡,美好的事物也可能被悲凉的现实所淹没,如同楚歌声中的哀愁。
“金井月明秋影薄”描绘了清冷的秋夜,月光洒在井台上,影子稀疏,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而“石坛风细晚凉多”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凉意,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
最后两句“中郎去后知音少,共负奇才奈老何”直抒胸臆,感叹像中郎这样的杰出人物已经离去,世间知音难觅,才华横溢的人才因岁月老去而无法施展抱负,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梧竹轩为背景,寓言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才命运的感慨。